蘋果唯冠(小i機器人訴蘋果siri侵權案重啟)Siri在中國市場何去何從?-天天看點

2023-05-09 16:07:06

來源:互聯網

蘋果唯冠(小I機器人訴蘋果siri侵權重啟)

8年前備受關注的小I機器人訴蘋果專利侵權案近日重啟。

2020年8月3日,小I機器人(上海智臻智能 *** 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臻公司)正式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對Siri(智能助手)的專利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承諾銷售、銷售、進口侵犯ZL200410053749.9發明專利權的產品,暫按索賠金額10計算。


(相關資料圖)

小I機器人專利有效性的更高判定

一、小機器人案的重啟,源于不久前更高人民法院對其專利效力的修改。

6月28日,更高人民法院對智臻公司“聊天機器人系統”專利效力作出最新修改,撤銷此前北京高院二審判決,維持北京一中院一審判決,認定小I機器人專利有效。

根據更高法院的判決,小I機器人是中國發明專利ZL200410053749.9(一種聊天機器人系統)的權利人,該專利于2004年申請,2009年獲得授權。該專利是我國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基礎專利之一。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它可以用格式化語言命令機器人完成任務,也可以用自然語言完成聊天對話。

智勝公司表示,2011年,蘋果在其發布的iphone4S手機上首次推出Siri,即智能個人助理服務。后來,Siri被安裝在iPhone、iPad、iTouch、MacBook和HomePod等全線產品中。Siri成為蘋果產品人機交互的主要入口。經司法鑒定,Siri技術方案落入小I機器人ZL200410053749.9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據智臻公司介紹,其專利的聊天機器人系統有兩個功能。一是“用戶可以和機器人聊天,但得到的是非常擬人化的對話”,二是用戶可以“命令”機器人為用戶查找信息、玩游戲。

“至于Siri是否屬于小I機器人的專利保護范圍,很多人都希望專利無效,但判斷這項專利的申請應該從技術本質上進行論證。法律的更高判決也說明小I機器人的專利在技術上是非常清晰的。”至真公司律師、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袁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袁洋表示,在接下來的訴訟中,小I機器人將從三個方面論證蘋果的Siri侵權行為。一個是蘋果官方介紹中對Siri功能的描述;二是測試Siri的使用和功能;三是對比Siri在海外申請的專利。

不過,資源網袁也指出,實際訴訟中的情況可能會更復雜,存在很多挑戰。“比如蘋果之前辯稱siri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遵循專利注冊的技術路徑,等等。”

8年前,智臻公司向上海市之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蘋果手機iPhone的聊天機器人Siri侵權,但由于專利效力懸而未決,侵權訴訟已中止多年。更高法院判決的變更,意味著至臻公司在隨后的民事侵權訴訟中占據了更加有利的地位。

I Robot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慧遠表示:“作為一名技術從業者,我非常尊重蘋果。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很多價值和體驗。然而,消費者為他們購買的每一件蘋果產品買單。反過來,蘋果應該尊重創新,使用我們的專利,并向我們支付合理的費用。”

資料顯示,智臻公司于2004年進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機器人領域,在即時通訊軟件MSN和 *** 上推出了小I機器人。從2011年開始,小I機器人正式從B2C轉向B2B2C。目前,小I機器人的主要業務是為合同中心、金融、政務、醫療等數十個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和落地服務。通過智能交互平臺、智能語音平臺、知識融合平臺、AI服務基礎平臺等核心智能產品,擁有超過8億終端客戶。

Siri在中國市場何去何從?

除了經濟索賠,小I機器人在本次重啟的民事訴訟中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對Siri(智能助手)的專利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侵犯ZL200410053749.9發明專利的產品。

如果小I機器人勝訴,是否意味著裝載Siri功能的蘋果產品將退出中國市場?對普通消費者有哪些影響?

至臻公司律師、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袁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般來說,專利案件的走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走完案件的訴訟流程,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另一種是侵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實現雙贏。前者意味著如果智臻獲勝,蘋果將無法再使用siri。

“目前小I機器人對案件方向持開放態度,也希望創新的價值能夠得到回報。智勝公司也承認,siri的出現確實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因為小I機器人的產品剛出來的時候主要面向2B市場,siri打開了2c市場,讓這種對話機器人進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袁洋說。據他介紹,小I機器人曾與蘋果公司就專利支付進行過接觸和咨詢。

這不是蘋果之一次在中國市場遭遇侵權訴訟。之前最轟動的案件是深圳唯冠與蘋果的商標侵權案。

2000年,唯冠集團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注冊了iPad的商標。次年,唯冠大陸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冊了iPad中國商標。2009年12月,蘋果公司通過其英國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了3.5萬英鎊(約合5.5萬美元),從唯冠臺灣省子公司唯冠國際手中買下了iPad的全球商標權,但其中不包括iPad商標在中國大陸的權益。之后,深圳唯冠將蘋果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在中國大陸的商標侵權行為。

2016年7月,蘋果與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蘋果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萬美元。

蘋果與深圳唯冠在華商標案和解后的第二天,有媒體曝出小I機器人在上海起訴蘋果siri專利侵權。當時由于時間的“巧合”,很多網友認為小I機器人是被蘋果Siri炒作的,甚至有人指稱智臻公司是“專利流氓優優資源網”。

當時,慧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I機器人獲得相關專利用了5年多的時間,期間有多次專利公告。當時因為業務主要在國內,所以沒有申請國際專利。他說,如果他申請了國際專利,也許蘋果會更早注意到專利問題。

對于外界的質疑,袁洋表示,很多人沒聽說過小I機器人,認為是熱點。其實小I機器人早就和微軟合作,為MSN的智能聊天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中國公司敢打這樣的官司,非常可貴。過去我們看到國外公司總是技術領先,國內公司出錢買專利。其實在一兩個技術領域,也有中國領先世界的情況。”

八年拔河回顧

智臻公司與蘋果的糾紛始于8年前,期間雙反就知識產權的和解展開了多輪“拉鋸”。

2010年,蘋果收購了Siri。公司成立于2007年,投資2億美元。2011年12月6日,蘋果公司在其發布的iphone4S手機上首次推出Siri,即智能個人助理服務。后來iphone5、ipad3、ipad4、ipad mini、iTouch4等產品都安裝了Siri。

I Robot在2004年申請了“一個聊天機器人”的發明專利,2009年正式授權。2012年6月21日,小易機友友資源網人民向上海市之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蘋果公司專利侵權。蘋果公司主張其在中國沒有訴訟材料接收機構,法院依法啟動境外司法送達。

2013年7月2日,上海一中院首次開庭。同日,被告 *** 人否認被告申請的美國專利(12/987,982)與Siri有關。2013年8月1日,上海市之一中級人民法院第二次開庭,被告承認上述美國專利與Siri有關。根據上海浦東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的司法鑒定意見,上述美國專利記載的技術方案屬于小I機器人ZL200410053749.9的專利保護范圍。

隨后,蘋果公司通過于2012年11月1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申請,請求宣告小I機器人ZL200410053749.9號專利無效,展開反擊。

2013年9月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決定,維持小I機器人的上述專利權有效。蘋果公司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為被告,向北京市之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被告作出的第21307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2014年7月8日,北京一中院決定維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13年9月3日作出的第21307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蘋果公司敗訴,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5年4月2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蘋果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糾紛案作出判決,撤銷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21307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責令專利復審委員會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2015年5月16日,小I機器人作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且具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更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啟動審判監督程序。

202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更高人民法院作出(2017)更高法行政判決第34號,經終審程序確認小I機器人ZL200410053749.9號專利權有效。2020年7月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無效宣告案件結案通知書》決定終結本案審理。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