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機構對金融市場觀點匯總

2022-03-30 15:14:49

來源:匯通財經手機版

3月30日,機構對股市、大宗商品、外匯以及央行政策前景觀點匯總:中信證券:2021-2035年鋰電正極材料用錳量將增長超過10倍;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新型錳基正極材料的滲透率提升有望使得鋰電池行業用錳量在2021-2035年間增長超過10倍,但鋼鐵用錳的主導地位難以改變。錳行業的“二元格局”使得電池用錳原料易出現結構性短缺。率先發力新型錳基材料研發生產的正極企業和向下游電池材料延伸的錳產品制造商料將受益。首次覆蓋錳行業并給予“中性”評級,建議關注德方納米、容百科技、紅星發展和湘潭電化

高盛:將歐元兌美元12個月水平預期從1.12上調至1.2、英鎊兌美元從1.32上調至1.41、美元兌日元從120下調至115

穆迪評價烏克蘭戰爭影響;

穆迪稱,俄烏沖突持續時間越長,美國消費品公司就越難以推動銷量和營業利潤增長;

穆迪還表示,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有限敞口將緩解美國消費品公司的下行壓力,但對信貸影響是負面的

摩根大通勸投資者勿怕美聯儲和曲線倒掛;

①?摩根大通策略師Marko?Kolanovic認為,盡管鷹派美聯儲和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嚇壞了投資者,但股票還是可能繼續上漲;

②?Kolanovic和他的團隊在致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堅持偏好風險的立場,要說有什么,那也是“市場上過于消極的情緒,而不是自滿過度”。他們列舉了三個應該樂觀的理由:歷史上在貨幣政策緊縮周期開始時,股票和信貸市場表現都不錯;盡管名義債券收益率和利率上升,但“實際政策利率還處于極度負值,因此仍具刺激性”,現在將倒掛當成衰退風險信號為時過早;

③?并非所有央行都在收緊政策,日本央行就正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大西洋兩岸的股市正迅速從頹勢中復蘇,并收復了今年部分失地。盡管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加之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部分倒掛引發對經濟放緩將至的擔憂,但受影響的主要是債券市場,股市則迄今為止對衰退風險不屑一顧;

④?這種韌性令一些股票策略師感到意外,而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Wilson和美國銀行的Michael?Hartnett?則敦促投資者尋找機會趁著上漲賣出。摩根大通的團隊不同意這一點,稱到目前為止經濟指標都優于預期,現在為衰退搶位為時過早

金融博客零對沖:“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

對于任何真正經歷過美聯儲加息周期的人來說,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曲線是市場所能提供的最受關注、研究最多、最準確的衰退預測器。就在剛剛,美國2-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了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倒掛。正如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指出的那樣,美聯儲從未出現過如此大的方向性偏離,可能是因為美聯儲從未像今天這樣落后于曲線。分析師認為考慮到當前的通脹和失業,美聯儲需要上調“荒謬”的1155個基點,才能回到“正常”水平。歷史上,每個加息周期的收益率倒掛都導致了1-3年內的衰退,“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

花旗:供應鏈問題已然成為高通脹的核心驅動力;

①花旗的分析師Nathan?Sheets分析認為,奧密克戎病例的激增推遲了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的“再平衡”進程,同時造成了供應鏈再度中斷的可能性;

②更具破壞性的是俄烏地緣政治沖突的升級。暴漲的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已經給一系列行業帶來了生產挑戰。考慮到這兩個國家是小麥、加工鎳、化肥的最大出口國;木材、精煉銅、鋼、氨和鈦的第二大出口國;鋁、煤和燃氣輪機的第三大出口國的重要出口國地位,能源之外的其他行業也因此感受到了供應鏈壓力;

③Sheets警告,雖然在疫情之前的幾年中,供應鏈問題并不是通脹的明顯決定因素,但它們現在已然成為高通脹的核心驅動力

高盛預測美國天然氣價格;

①高盛預計美國從2025年開始的下一波液化天然氣出口產能增加,將使美國天然氣市場在2023/24年的產量-出口平衡減弱后再度緊縮

②我們看到,今年美國的天然氣行業正處于危險的邊緣;再往后,我們預計美國液化天然氣產量和出口之間的平衡將推動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周期?

③預計2023/24/25年美國天然氣價格分別為3.99、3.31、?3.88美元/百萬英熱,而遠期價格目前為4.40、3.70、3.57美元/百萬英熱

匯豐銀行:英國央行溫和加息,英鎊短期承壓;

匯豐銀行行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3月溫和加息25個基點,可能為未來幾周英鎊定下看跌基調。隨著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其他通脹因素,預計英國今年CPI接近8%,英國央行年內將再加息3次,每次25個基點,年末政策利率達到1.50%,該預期仍比市場定價溫和得多,未來英鎊風險偏向下行。此外,英國對家庭的財政支持不太可能改變英國央行的立場,只會為英鎊提供有限的支持

關鍵詞: 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