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發現 50歲前男性中風發病率比女性約高30%

2021-10-21 15:00:52

來源:生命時報

男女在外形、容貌、性格上有差別,就連腦血管病,特別是中風的發生也“男女有別”。

影響因素不同。臨床研究發現,50歲前,男性中風發病率比女性約高30%,65歲前男女發病比例為3:2。這主要是因為,絕經前,雌激素在保護女性心腦血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男性則缺乏這一“保護傘”,加上生活工作壓力大,且伴隨許多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熬夜、飲食習慣差、缺乏鍛煉等,都導致了中青年男性中風風險大增。

癥狀不同。男女中風時,癥狀往往存在差異。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近日研究發現,女性中風發病癥狀較男性來說更不典型,多表現為意識混亂,而且常會抱怨全身無力、精神狀態改變和發燒等,往往容易被忽視;而男性多為肢體表現,比如四肢麻木、無力、行走困難、復視和感覺異常等。因此,這也導致女性中風特別容易被忽視,甚至漏診,從而延誤治療。這也提醒廣大女性,要更重視不明顯的中風跡象。

另外,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問:“中風癥狀是不是有男左女右的特點?”即男性左側肢體容易偏癱,女性容易右側偏癱。其實,從醫學角度來看是不成立的。左右腦的功能區域交叉支配,即左側肢體受右側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肢體受左腦半球支配。不同大腦半球受不同的血管支配,當不同部位血管發生病變,會引起相應供血區域的腦組織出現損傷,從而決定了不同肢體癱瘓的表現。所以,中風后遺癥不存在“男左女右”的差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往往扮演著母親、女兒、工作者、照料者等多重角色,她們常常忽略了自身健康和后期康復,因此中風預后較差,所以需要家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復發率不同。研究發現,中風后2年內,25%的患者會再次發病或發生其他心腦血管事件。中風發生后5年,42%的男性患者和24%的女性患者會再次發病。之所以會存在這種差距,可能與男女的理念、生活習慣有關,女性心思更細膩,發病后更愿意改變生活方式,遵醫囑用藥、健康飲食、積極運動、減少情緒波動,而男性依從性較差,所以復發風險也相對較高。

但是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中風對其健康的危害都是巨大的。雖然3/4的中風患者經搶救和治療存活了下來,可絕大多數會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對患者而言,身心都會遭受巨大痛苦,家屬也要承受壓力。所以,一定要將防中風關口前移,家中常備一臺血壓計,定期測量,發現異常升高或降低,及時就醫。男性應避免吸煙、過量飲酒、高脂高鹽飲食、久坐等習慣,保持心態平和。更年期女性重點要調整好心態,調整飲食結構,平時多吃果蔬、魚類、豆制品和乳制品,適量鍛煉,避免過度勞累。一旦出現中風典型癥狀——120: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查2只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0(聆)聽語言,言語不清,表達困難,要第一時間懷疑是中風,及時去醫院。對于發生過中風的人群,一定要防止再次發病,定期復查,評估發病風險,合理用藥。▲

關鍵詞: 發病率 女性 約高 男性中風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