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選秀綜藝灰色“集資”泛濫 資金該由誰管理?

2021-04-08 08:33:57

來源:證券日報

“人還沒認全,‘集資’就開始了。”有粉絲無奈地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評價今年的偶像選秀市場。

隨著近日騰訊《創造營2021》及愛奇藝《青春有你3》相繼上線,粉絲展開的“集資”活動再次引發爭議。眼下賽程尚未過半,針對單個選手的金額超百萬元已不是新鮮事。

圍繞粉絲“集資”所帶來的風險,業界早有聲音認為應加強監管。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楊國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制定出臺相應政策來規范這樣的“集資”活動,建議主要針對“集資”發起人的資質、“集資”款的管理和使用、“集資”參加人的參加金額作出限制性規定。

而高額的“集資”與略顯平淡的節目熱度,形成鮮明對比。

選秀“集資”也內卷?

自2018年一檔《偶像練習生》掀起國內偶像選秀熱潮后,各平臺先后布局、資本蜂擁而至,但預期的繁榮景象并沒有出現,甚至隨著多檔同類型節目的扎堆上線,“審美疲勞”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節目模式的趨同,是因為借鑒和跟風的成本很低。”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秘書長包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藝節目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時間長了必然會面臨觀眾及客戶的審美疲勞。而隨著后期熱度逐漸降低,節目只能選擇“劍走偏鋒”。

事實上,從今年各平臺打出的創新牌來看,除了更新導師陣容、調整賽制外,選手的構成也似乎更多元化。拋開常規的練習生群體,網紅、演員、電競選手等紛紛跨界入局。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質疑。“平臺請沒有唱跳基礎的網紅,真的是想做好一檔偶像選秀節目嗎?”前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跑偏了’,并不是為了提高節目質量,而僅僅是為了博話題和關注度。”

一邊是平臺方力求以流量選手帶動節目出圈,另一邊,粉絲的“集資”活動再次引發廣泛關注。3月中旬,一條“桃叭崩了”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了解,桃叭定位于“專注飯圈的交易平臺”,粉絲可以在該平臺上對接應援資源、定制明星周邊、參與公益捐贈,甚至進行所謂的“集資”。

而在該熱搜下,不少留言都提及桃叭之所以會“崩”,源于當天針對多位選秀選手進行的“集資”PK。

《證券日報》記者登錄桃叭平臺搜索發現,3月14日晚間,圍繞《創造營2021》選手劉宇、張嘉元、甘望星以及《青春有你3》選手余景天的“限時Battle”開啟。數據顯示,在當晚18時-23時的5個小時里,劉宇粉絲后援會累計銷售金額近343.28萬元,排在首位;余景天Tony后援會以近202.32萬元的金額排在次位;張嘉元全國后援會和甘望星官方粉絲后援會的銷售金額也分別突破了71.6萬元、52.9萬元。而從貢獻排行榜來看,有多個參與者的購買金額超過10萬元,其中最高者出資超17萬元。

這樣的“集資”活動,顯然不是個例。有粉絲指出,今年的選秀“集資”“來得早,金額大”。據了解,截至目前,上述兩檔節目僅完成了首輪淘汰,賽程尚未過半,但“集資”活動已屢見不鮮。以《創造營2021》某熱門外國選手為例,節目上線以來截至3月27日,圍繞其發起的相關“集資”活動已超16場。從金額來看,破百萬元已并不新鮮,甚至已有多位選手的粉絲“集資”總額破500萬元。

“大家都說很多行業面臨著內卷,現在看來甚至連粉絲‘集資’這件事也在內卷。”有粉絲私下向記者表示:“從熱度來看,今年的偶像選秀節目沒爆,但從‘集資’金額來看,又似乎非常火熱。”

關鍵詞: 偶像 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