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10:41:21
來源:經濟觀察報
因公司未能在一個月內解決4.66億元的違規擔保事宜,6月15日,加加食品被正式“戴帽”,名稱變更為“ST加加”。
事實上,這已不是加加食品第一次出現違規擔保的情況,根據公告披露,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楊振以公司名義違規提供擔保的金額累積達1.53億元。不僅如此,此前還曾出現違規開具商業票據、資金占用等情況。
上述操作與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個人債務危機不無關系。早在2017年,公司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實控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已分別將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近乎100%質押。并且,截至2019年11月,楊振家族所持公司股票均被司法輪候全部凍結。
公司的內控制度是如何規避以及處理上述違規操作的?為何屢次出現?實控人曾對外稱,“被ST對加加而言則是由壞轉好的開始,利空出盡,觸底反彈”,觸底反彈的動力來自于哪里?對于上述問題,經濟觀察報數次致電加加食品并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2012年,加加食品頭頂“醬油第一股”的光環登陸A股市場,但其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卻不盡人意。如今懷抱54億市值的加加,面對前路市值超3700億的海天味業,早已不是一個量級。
原本同為區域性的調味品企業,差距究竟是如何被拉開的?除卻堪憂的內控建設,加加食品還有哪些待解的危機?是否果真具備觸底反彈的動力?
被ST始末
6月15日起,加加食品因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加加食品”變更為“ ST加加”,日漲跌幅限制為“5%”。
事件源于加加食品的自查。6月11日,加加食品披露公告稱,在自查中發現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盤中餐糧油食品(長沙)有限公司存在違規擔保約4.6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9.94%。
違規操作開始于三年前。根據公告披露,2017年6月20日,優選資本與加加食品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共同設立深圳景鑫投資中心。同日,加加食品簽署相關連帶責任保證書,向優選資本承諾對其本金、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優選資本實現全部債權的費用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2017年7月,三湘銀行向長沙可可檳榔屋、卓越投資和湖南派仔食品分別發放了7000萬元、8000萬元和5000萬元的貸款,該等貸款由加加食品的全資子公司盤中餐糧油食品(長沙)有限公司提供了擔保。當前,上述貸款還有1.88億元尚未償還。
值得注意的是,加加食品對此一直未知情。加加食品在公告中表示,上述擔保系實際控制人的違規擔保,公司未發現與上述擔保有關的用印審批流程及用印記錄,亦未發現留存的相關法律文件。
根據加加食品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8.79%,第二、三、四大股東為楊振、揚子江、肖賽平,分別持股10.22%、7.16%、6.13%。啟信寶資料顯示,卓越投資的控股股東也正是上述三位,而1.2億貸款流向的長沙可可檳榔屋、湖南派仔食品均為卓越投資旗下子公司。
并且,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實控人楊振以公司名義進行的違規操作反復出現在加加食品的公告提示中。2018年4月27日,公告顯示,卓越投資及楊振以公司名義違規為自身債務提供擔保金額1.53億元;此外,還存在違規開具商業票據6.94億元;違規占用公司資金,向自然人劉勝渝、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合計5400萬元借款,用于解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資金周轉問題。
上海至匯戰略營銷首席顧問張戟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反復出現的違規行為反映出該公司在治理機制上的不完善,控股股東對公司施加了個人影響,而公司在相關管理制度上也未能有效管控,導致控股股東的個人行為制約了公司的發展;這種狀況表明上市公司必須要建立系統、透明的管理體系,避免控股股東凌駕于上市公司之上。
失焦
坐擁“醬油第一股”身份并不意味著上市以后的坦途,實際上,2012年的上市年,加加食品就已經面臨著足夠大的競爭壓力。
東極定位戰略研究總監,調味品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李偉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指出,雖然加加率先完成上市,但當時海天味業、李錦記等調味品企業其實已經具備自身的品牌基礎和優勢。海天一方面于央視投放大規模的廣告,另一方面率先布局全國化,以及產品釀造等的技術提升也相對靠前,夯實品牌基礎的動作不斷,李錦記則以高端化的品牌定位率先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高端認知。而作為區域化市場品牌,加加于三四線城市起家,在醬油產業中居于第二陣營。因此,雖然加加率先走上資本化道路,但在當時其實就已經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
與海天味業完成上市以后加強品牌建設、產能擴充、渠道鋪設、人才培養等路徑不同,加加食品卻在主動分散精力,意欲多元化發展。
公告顯示,公司實施以“加加”系列醬油為主導,食醋、雞精、味精、醬料和普通食用油、高檔茶籽油、菜籽油等多品牌、多品類、多渠道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
2019年,加加食品全年的營業收入為20.4億元,同比增長14.05%,但扣非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僅達0.85億元,同比減少19.89%。不僅如此,2013年到2019年的七年時間內,除了2016、2017年代表主營業務的扣非歸母凈利出現增長,其余均為下滑態勢。
再看加加食品的渠道表現。當前,加加食品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的總經銷商總共一千多家,多集中于二、三線城市和縣、鄉(鎮)市場。反觀海天味業,2019年年報顯示,其全國經銷商網絡總數超過5000家,已100%覆蓋中國地級以上的城市,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9%的省份銷售過億。2019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97.97億元,同比增長16.22%,其中線上市場營業收入達4.16億,較去年增長42.51%。
除卻圍繞醬油品類的向外延伸,加加食品還把目光放于調味品之外的市場。
資料顯示,2015年,加加食品通過增資方式投資長沙云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云廚電商”),以5000萬元獲得云廚電商51%股權,試圖以電子商務作為新的突破口,但結果并不理想,截止2017年10月31日,云廚電商負債總額達到3400萬元,加加食品最后以0元的價格轉讓51%股份,宣告投資云廚電商失敗。
2017年10月,加加食品曾發布公告表示,原定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資產,但由于交易雙方未就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這項資產重組最終折戟。
2018年3月12日,加加食品再發公告,擬以47.1億元交易價格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但這場交易在當時備受質疑,從雙方體量來看,加加食品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28.79億元和20.59億元,再看加加食品2017年的總營收為18.91億元,而凈利潤僅有1.59億元,這筆交易也被認為是“蛇吞象”式的并購,不過這項收購至今尚未完成。
華糖云商調味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明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指出,熱衷通過并購和投資來尋求盈利增長,導致加加食品缺乏對主營產業的持續打造,進而錯失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機會。
張力明表示,加加食品試圖通過多元化產品、渠道布局來促進營收增長,這本身沒有錯誤,然而心猿意馬的結果,是錯失了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比如中低端醬油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伴隨消費升級而崛起的高端醬油市場。
李偉亦指出,加加多元化布局內的每一個細分板塊在其本身的市場當中,已經存在足夠強大的競爭者,比如糧油、耗油、食醋等等都有相應的頭部領導品牌。
張戟也同樣表示,加加食品的戰略出現偏差,同時介入調味品和食用油兩個品類,戰略重心不突出。
錯失,錯失,還是錯失,在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業內人士的表達里,這是被提及最多的一詞,加加食品戰略失焦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與良機的擦身而過。張戟指出,加加食品錯失了醬油、蠔油的風口。李偉表示,加加是在行業內率先開創生抽品類的企業,但是他沒有將該產品放至戰略級層面進行推廣,而只單單將其作為補充。
尷尬地位
加加食品在公告中指出,公司繼續聚焦主營業務發展,搶抓減鹽生抽開發的戰略性機遇,持續推進原釀造、面條鮮兩個戰略大單品的市場運作。
東極定位合伙人東羽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在現今每一產品品類都存在大量同質化的背景之下,依靠產品去打差異化已經非常困難。
早在2007年,千禾味業在醬油行業內首次提出“零添加”概念,并于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產品——“頭道原香”,拓展高品質健康調味品市場,在醬油行業主流價格帶還停留在5元/500ml左右的情況下,率先進入15元-50元/500ml的價格帶。2011年海天也推出限鹽醬油,以健康限鹽、鮮味不減的理念,占位減鹽醬油市場。
東羽表示,這類產品沒有高企的技術壁壘,因此加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產品提質升級的同時,從消費者的認知層面入手,打造出差異化的競爭力。如何讓消費者想到某一品類時率先想到某一品牌,這是需要著重考慮的課題。
在東羽看來,加加推出的高端化產品實際是基于不夠穩固的品牌基礎,因此反響平平。加加醬油發軔于二三線城市,品牌帶動的客群本身與一二線城市存在較大差異。李偉亦指出,與海天味業近年來重視品牌建設的策略不同,加加在這方面發力不足。因此,品味的基礎不夠穩固,便無法為高端化產品托底。
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東羽指出,不管是產品缺乏競爭力,面對上下游話語權弱勢,還是市場表現疲軟,渠道鋪設進程緩慢、均是由于缺乏明晰的戰略定位所導致的。
但實際上,面臨廣闊的調味品市場,企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可期。張力明指出,調味品存在較大的提價空間,他表示,按價格分,12元以上超高端醬油未來至少有4倍以上增長空間,8-12元高端醬油是產品升級的主要方向。
不僅如此,行業的高增長態勢明顯。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約為557億元,2018年增長至109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83%,預測2021年將達1658億元。
對于加加而言,如何在高成長的賽道中尋得充足的動力?東羽指出,加加食品可以重點思考其本身具備優勢的中腰部市場,結合自身定位,精耕細作,或許有反超的可能性。同時,終端的動銷也同樣重要,可將其提煉至戰略層面,結合大量的創意式新型營銷、路演活動,在消費者心目中實現閉環。
另外一方面,李偉指出,家庭、餐飲、食品加工是調味品三大主力渠道,伴隨餐飲對于調味料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加加或可考慮定制適宜餐飲業的調味產品。
張力明表示,對于加加食品來說,今年無疑是其發展的關鍵之年。持續推進原釀造、面條鮮兩個戰略大單品的市場運作,是加加食品在今年發展的主要抓手之一。不僅如此,加加對于產品線的延展也要結合各個品類的特點,重新進行定位,在現有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集中優勢資源、完善渠道布局。張戟亦指出,加加在市場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品牌影響力,調味品企業必須在戰略上進行前瞻性的布局,精準核心價值定位,優化品類結構,強化渠道建設,才有可能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
關鍵詞: ST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