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造假事件 新《證券法》下或被境內追責

2020-04-03 09:45:5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備受市場質疑的瑞幸咖啡終于曝出了黑天鵝。

瑞幸咖啡4月2日晚公告,承認其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內存在偽造交易行為,涉及銷售額達22億元人民幣,并表示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對該事宜進行調查。

該委員會指出,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建先生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存在不當行為,其中包括交易數據的捏造。

數據顯示,瑞幸咖啡2019年前三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9.29億元,而22億元的造假規模,已經逼近了其三個季度總營收規模。

受此消息影響,瑞幸咖啡美股盤前價劇烈下跌超過20%,即從26.20美元一路狂跌至5美元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月1日,渾水就曾收到一份有關瑞幸咖啡的匿名做空報告,這份報告用長達89頁的篇幅揭露了瑞幸咖啡的造假問題,而渾水在收到報告后認為這一指控成立,并表示在社交媒體做空該股,彼時瑞幸咖啡一度下跌20%以上,但公司方面卻對指控矢口否認。

彼時瑞幸咖啡認為,上述報告的調查方法存在缺陷,且證據未經證實,存在惡意虛假成分,但如今對自身交易造假行為的披露,無疑是對此前澄清的“打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瑞幸咖啡在海外上市,但根據3月1日以來實施的新《證券法》精神,瑞幸咖啡亦有可能在境內受到法律追責。

根據新《證券法》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并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最新的證券法精神,如果境內投資者參與了瑞幸咖啡的投資,并受到其誤導產生損失,瑞幸咖啡有可能要因此被追究法律責任。”一家大型律所證券類業務律師表示,“不過在現實操作中,也要觀察投資者如何取證,具體由哪個監管部門進行執行,以及執法效率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曾在上述造假會計周期后進行過相應的證券發行,而這一行為是否涉及欺詐發行認定,也有待市場進一步發酵以驗證。公開資料顯示,瑞幸咖啡曾在今年1月份增發900萬美國存托股票(ADS),其中老股轉讓 約為480萬股,用途為網絡拓展、資本支出和研究,而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國際等多家投行參與了承銷。

在新《證券法》中,對于欺詐發行的處罰也更加嚴格,例如按照違法所得計算罰款幅度的,處罰標準由原來的一至五倍,提高到一至十倍;實行定額罰款的,由原來規定的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分別提高到最高二百萬元至二千萬元(如欺詐發行行為),以及一百萬元至一千萬元(如虛假陳述、操縱市場行為)、五十萬元至五百萬元(如內幕交易行為)等。

“瑞幸咖啡明顯利用過造假的會計報告進行過股票發行,那么也有可能涉及到欺詐發行問題,而在新《證券法》中,對于欺詐發行的追責是更加嚴格的,但具體還要看監管和法律如何認定,也看投資者如何與瑞幸去博弈。”上述律師表示。

關鍵詞: 瑞幸咖啡 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