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常州二院為高危心衰患者帶來“心”希望

2023-08-14 06:11:29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交匯點訊近日,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心外科開展一例人工心臟植入術,成功為一名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該手術在常州地區系首次開展,其實施標志著該院在終末期心衰治療領域邁上了歷史新高度。

李先生今年68歲,5年前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在這一期間,他反反復復地出現胸悶、氣急等不適感。醫院為他采取了多種治療措施:根據病情調整藥物;頻發多源性室性早搏,采取了心臟除顫器置入;出現反復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在ECMO下為他進行了心臟射頻消融術……然而,李先生的心臟并“不聽使喚”,稍有好轉卻好景不長,其左心室射血分數EF值僅能維持在23—25%(正常人EF值在60%以上)。今年5月,李先生胸悶氣急的癥狀再次加重,稍微動一動就氣喘得厲害,更不能平臥,否則感覺“氣都接不上來”。隨著李先生室速頻繁發作,全家人都提心吊膽,再次一同前往常州二院就診,最終心臟團隊對其評估為終末期心衰。

常州二院胸心外科主任吳奇勇解釋:“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心臟收縮與舒張出現異常功能衰竭表現,又被稱為‘心臟病里的癌癥’。對于李先生來說,他的心臟功能已無法靠藥物或常規治療來改善,甚至隨時可能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惡性心律失常、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猝死風險,而挽救他的生命的辦法,是進行心臟移植。”

可是,心臟供體短缺,移植后患者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排斥藥物,不僅每年花費不菲,還容易出現供心衰竭、感染等并發癥問題,況且年老體弱人群也不再適合接受移植手術。面對李先生危急的情況,常州二院心臟團隊反復會診、論證,決定為李先生采用植入式左心室輔助裝置系統,即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治療。

吳奇勇說道:“心衰,意味著心臟這個‘發動機’損耗到無法維修,隨時可能熄火,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左心室上安裝一個雞蛋大小的輔助裝置,來代替左心室功能,像泵一樣把患者的血從心室里抽出來,再將血液高速打入到升主動脈,再由升主動脈灌溉到全身,從而給全身各臟器輸送血液和營養。簡單說,就是人工心臟部分或完全替代了左心室功能,輔助患者血液循環。”

7月11日,在南京市第一醫院陳鑫教授團隊的指導下,常州二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體外循環組及手術室團隊等多學科緊密配合,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如期開展。建立體外循環、于心尖部位植入泵頭、吻合人工心臟的血管與患者自體主動脈……每一步,手術團隊都走得細心又謹慎。最終,人工心臟植入李先生體內,并連線開機工作,其迅速迸發出的強勁動力,令在場的醫護人員激動不已。患者順利脫離體外循環,意味著歷時4個小時的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完成。

術后,在重癥監護室,經過多學科的精心治療和悉心護理,李先生的病情逐漸趨于穩定,心功能在人工心臟的輔助下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心臟EF值上升到了31%,目前已經順利轉入了普通病房。李先生自我感覺也“有勁了”,術前頻繁發作的“室速”基本不發了,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與術前的唯一不同是,李先生現在多了一個裝有電源、可充電電池、監控器的包,需要隨身攜帶,它通過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細電線,為體內的“人工心臟”充電,以提供充足的動力。

據悉,此次手術植入的是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超小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也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人工心臟。“在藥物治療和常規手術治療基本無效、心臟供體又緊缺的情況下,植入作為心室輔助裝置的人工心臟為難治性終末期心衰患者增添了一種新的選擇,這也是國際公認的心衰治療手段。開展人工心臟植入術,是常州二院胸心外科攀登醫學高峰、提供高質量診療的必經之路,如今,借助科技創新發展大勢,我們在不斷打磨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在關注如何更精準、更高效地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希望在今后,心衰患者群體能從中獲益,為生命帶來新希望。”吳奇勇如是說。

通訊員?肖云

編輯: 萬小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