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終のステラ的簡評與拙見

2023-07-09 01:13:43

來源:嗶哩嗶哩

本文首刊于Galgame吧,由@桜ノ玉子原創,轉載請私信。

前言:碼文的時候正處于考試周,當時蠻多想法也只是洋洋灑灑地寫了出來,加之以帖子的形式來寫本文的緣故,排版和邏輯架構并不嚴謹。雖然當時在帖子中說的是從一月份就已經開始碼這篇稿子,事實上,一月份的那篇稿在我六月份寫的稿里,刪掉重寫了相當一大的部分內容,而今,六月份的帖子完稿后我仍然有許多的想法??梢娢覍ey的這部新作是寄予了極大的期待,事實上羅密歐(后文對這位作者的稱呼我將統一為口三才)這部新作也是有非常多的地方去討論的。遺憾的是羅密歐的作品我之前只通過《罰抄》一部,對他的文風和寫作思路也只能淺薄地去聊一聊,《C+C》和《家族計劃》日后我可能會去游玩,也請各位理解我對他的這部作品就事論事地淺薄評析。這一次我也將重新修改這篇稿子,基于官方給出的訪談,繼續去聊聊這部作品。好的,閑話就聊到這里。開寫?。▽懹?023·07·08)

星之終途作為key的Kinetic Novel系列的最后一作,整體質量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


(相關資料圖)

這一作在bangumi的評分為(918個有效評分);批評空間的中央值為85,平均值為84;VNDB的評分為(共計254個有效評分),中值為8分??傮w來看,大家對田中羅密歐的這部新作評價基本趨好。游戲為短篇,通關CG全收集時間約在8-10小時浮動。我自己對這部游戲的評價也大概是7-8分左右(10分記分制),我當時一晚上6小時通關后的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很好的故事,但還是有提升空間”。故事本身的深度足夠了,但是有點收尾倉促的嫌疑。這些后文我慢慢展開聊一聊。

扯一句題外話,記得當時2020年提出企劃的時候這一作的代號好像是“Project: PORTER”。而porter這個詞即有“(火車站、機場等的)搬運工,(市場的)搬運工,(大樓的)雜物工”等之意,不知是否有刻意而為之的緣故,這一作的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也是從事著類似工作的“渡物客”。在本作的故事設定里“渡物客”正是在末世之下溝通孤立的聚落的存在。關于末世,其實簡單地講,主要為人類科技樹的不斷膨脹,達到頂峰,甚至可以說是點錯方向——人類創造了AI。但是隨著人類對AI的完全放任以及AI的過于強大,AI失去控制,原有設定的邏輯錯亂,導致AI不再為了保護和提高人類生存質量而存。隨后就是人類文明的覆滅,龐大城市群落瓦解,剩下的幸存者不得不以星星點點般的小聚落生存的形式在大陸周邊茍活,非常經典的末世廢土設定。

可以說,星之終途是SF味道非常濃厚的一部作;如果要給這部作品打TAG,我絕對會毫不猶疑地給該作打上“科幻”“公路片”“電影感”等標簽。佐雪監督在選人的時候特意強調了SF這一特征,在選擇原畫和配樂的時候故選擇了SWAV和Ice兩位和gal圈子關系并不密切的人士參與制作。

既然談到了SWAV,不妨來聊聊原畫人設。這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新生代的畫師,在SNS的描述并不多,曾經擔任過明日方舟這種具有類似背景設定的原畫,而且應該是首次擔任galgame的主要原畫。

但這作的原畫質量非常高,不輸于key往期幾作的原畫水平。整體的上色風格是偏墨綠,原畫對世界觀的構建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關于超越機的印象設定,壓迫感十足,給人以絕望感,當時推進游戲的時候還是給我留下挺深刻的印象。佐雪監督選擇SWAV來作原畫塑造SF氛圍可以說是是非常的合適。百聞不如一見,這里我放幾張CG來參考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SWAV對于裘德的人設設計很契合設定,作為末世的渡物客,沒有單純地將軍人作為設定參考,而是去參考背包客去設計,將實用性作為設計理念,去配合世界觀,我認為是非常合適的,裘德的人設也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剛剛我提及了負責音樂制作的Ice,這位和SWAV一樣,本不是Gal圈子的人士。有意思的是,Ice老師是Deemo常駐的供曲曲師,選擇音游圈的曲師來做美少女游戲的配樂,意外地也是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Ice老師的曲子非常地合適,也是保持著較高的水準。

游戲中有不少曲子讓人印象深刻,《Nightmares》多在裘德遇到超越機或是未知敵人時使用,前奏緊湊的鼓點讓故事緊張氛圍得以烘托出來,我個人比較喜歡這一首配樂。此外,如《Vast Forests》,《Journey》,《Everyday》這幾首質量均屬上乘?!禭anadu he seeks》《Shadow of the Almighty》等在故事高潮段使用,其實這作如果展開點講,最后菲莉亞的抉擇和轉變是有觸及對人類情感和AI的關系探討,以及人類如何延續,愛如何延續...可以說這幾個的配樂在氛圍的塑造上是足夠的。

關于OP和ED,棚橋EDDYテルアキ作曲,針原翼作詞、作曲的《breath of stella》和《Ortus》也是很好的唱出了整個故事以及裘德和菲莉亞的羈絆,關于歌詞我就不細說了。我蠻喜歡這兩首的,推薦大家可以去聽一聽。

另外關于系統,我對其的評分約在8-9分,基本功能齊全,但略顯簡約,可能也是為移植的UI做了準備。淡入淡出的切換動畫讓整體的使用顯得比較流暢。以墨綠為主的色調,和原畫以及背景相契合;方正的字體和有棱有角的按鍵設計,陪襯了背景世界觀里的略顯的賽博風和科技感。雖說有種功能缺失的嫌疑,但基本還算是夠用,總體算是個加分項。

外包裝非常精美的這部游戲,內核又是如何呢?接下來我們來詳細地聊一聊這一作的劇情。

其實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個有意思的點,星之終途在批評空間的評分曾經達到過90以上,而后慢慢降下來了。這也其實說明這一部作品仍然存在有異議的地方,要說是能成為十年一神作的水平,那絕對是不夠的,當然說是近年來的一部佳作也是足矣。

簡單拆分下,我個人比較傾向于本作是拆分了兩條線來表達口三才的思想。

一條線是裘德和菲莉亞作為父女的成長,另一條線則是口三才對AI的思考以及人類如何延續。前者的敘述可以說是非常完整的,基本完成了佐雪監督給的親情這個主題的要求;但遺憾的是,后者我覺得應該是口三才想極力去表達的內核,但礙于體裁和主題限制,并沒有發揮得很好。

我在前文里也說過這是一個經典的末世廢土設定,并且還是以公路片的敘事邏輯加以推進。

放在2022的今日,類似的小說故事數不勝數,包括菲莉亞作為Ae型仿生人的設定,可能略顯老套。所幸的是,口三才先生其實只是將其作為自己故事的舞臺,并未拘泥于這個世界觀,反而在其中活躍的“演員”更為搶眼。搭臺唱戲,口三才的臺不僅搭得很結實,戲唱得也是足夠吸引人。

對于廢土世界觀的構建,該作的陳述足夠完善。廢土的世界之中,選擇溝通孤立的聚落的“渡物客”作為第一人稱視角觀察這個世界,我覺得是非常合適的。在無人的叢林,嫻熟老道的“渡物客”應對未知事物的舉措,足以讓玩家窺探這一世界的險惡以及超人造物;在破敗的聚落,行走四方的“渡物客”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和“非人”,這一世界的住民得以刻畫。因此,雖說看似很常見的設定,但并未浮于表面只是給予其“定義”,也賦予其豐富的內涵,讓其完整。關于世界觀和仿生人的設定,我認為算是足夠合理且充實的。要說的話,也是因為前面對世界觀的詳盡交代,菲莉亞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角色,也有值得深入的價值和合理性。

可以說,菲莉亞是基于這一世界觀而建構出來的,可以說菲莉亞的人物塑造離不開這一背景,她的核心思想與成長正是得益于這樣的背景而豐滿起來。

接下來繼續我前面對該作拆分的兩條線的解析思路。

第一條線是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裘德和菲莉亞作為父女的成長,我個人也是比較認可這樣一個解析角度。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菲莉亞看作一個“白紙”一樣的新生女孩,不諳險惡的世事。雖說菲莉亞作為Ae型仿生人,但基于在故事里的表現以及口三才極力想去淡化“仿生人”這一特性,其實裘德反復的口頭和內心自我暗示“菲莉亞是仿生人“但又不自覺地將她當作一個年紀較小的女孩子來看,從這一矛盾我們可以如此推測。我們可以拋開其表面,究其本源,將菲莉亞視作一個新生的女孩,老道渡物客裘德的新人徒弟,或者說是能夠給予裘德曾經失去的、如今又找回的、作為父親的責任感的“女兒”。基于這樣的人物關系立論點,我們就可以開始后續的解析。

故事以裘德接到威廉的委托為開頭,去護送菲莉亞來尋求人類命運的轉折點,從而踏上前往威廉的所在地的旅程。一路上的旅程并不輕松,日常中菲莉亞的調皮和無時無刻不在的危險形成反差,面對菲莉亞的天真,裘德不得耐心下來去一點點的教導。明明不日常的周遭,但日常的對話,宛如父親批評犯錯的女兒“這件事我之前教過你了”,女兒天真的回答“我忘記了...”;看到遭受非人待遇的“野人”產生同情,裘德作為前輩去引導菲莉亞正確認知;菲莉亞希望也能夠像裘德一樣有能力自保,裘德從細節起一點點去教導;當時推進故事的時候,我不免產生了點“詭譎感”。明明這是文明趨于破滅的末世,兩人的交互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在本應扼殺掉自己情感去尋求“生”。這樣的矛盾感提升了整個故事對讀者的吸引力。

更深入的東西我思考了下,我還是放在另一條線里去聊,邏輯會更自洽點。

在這條思路的推進里,裘德作為曾經擁有美滿家庭的成功好男人,自失去妻女后失去了自己的心,自己的柔情;遇到懵懂的天真少女,要一點一滴去教她,要一點一滴去呵護她。當時推線時我也是忍俊不禁,可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樣一個全能硬漢,經過一路的洗禮,復蘇了自己曾經失去的責任感和對女兒應有的溫柔。最后對峙威廉的時候,背叛自己作為渡物客的信條,企圖保全自己守護的“菲莉亞”。

菲莉亞的成長也是和裘德同步的,屢歷作為“人”以來她所不知道的事物,一開始有著頑皮和天真的性格,需求著裘德去保護她。在歷經和超越機對峙,陌生的廢棄都市智械攻擊,城中部族的襲擊,也逐漸成長起來,變得能夠獨當一面,反過來去保護裘德。結局里成熟的菲莉亞作為成熟大姐姐去引導新的Ae型仿生人,這一點讓人欣慰。

不得不說,口三才在刻畫這種家族的羈絆時總是能夠強而有力的,雙向關系的中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互相的成長與給予,這樣的故事很難不動人心弦。最后裘德即將死去,菲莉亞努力去給兩人留下最后美好的回憶時,情感的刻畫水到渠成,催人淚下。

在開下一條線前,我又要插一個題外話,其實我還有個角色的劇情沒有提到——那就是黛利拉。

黛利拉作為裘德他們旅途中后期才出現的角色,她的故事線我當時打完時并不是很能理解其意義所在。以致于當時一月份的稿子里發問為何要寫這條線,下面是我一月份的稿子的直接Quote:

“另一組則是黛利拉和她“父親”的故事了。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對黛利拉這一條線的處理并不是很滿意。黛利拉在遇到菲莉亞他們時,可能因為一些原因對她的“父親”——黛利拉的所有者產生了一些美好的回憶。在與超越機戰斗中不幸死去,回到死去的“父親”身邊成為了她的遺愿,本來這個故事從黛利拉的視角看,到此還算是圓滿。黛利拉躺在“父親”滿意地死去,觀眾潸然淚下。但是,在前面的故事推進中,我也隱約地預感到了后面有反轉的可能性。果不其然,當菲莉亞和裘德會面公爵的時候,黛利拉曾經認為是“好人”,“榜樣”的“父親”實質上只是一個痞子,多次暴力毆打了黛利拉,后面因為委托失敗甚至拋棄了黛利拉。很遺憾的是,田中羅密歐先生僅僅是揭露了黛利拉的“父親”的真面目就給這個故事畫上了句號。關于黛利拉如何去把這段不好的“回憶”變成美好的回憶,以及黛利拉如何擺脫了Ae型仿生人的桎梏,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和意識,這些我們不得而知。我打完思來想去,總感覺這樣的安排毫無意義,對Ae型仿生人的意義的探討并沒有很大助推作用,反而會讓人不免唏噓黛利拉可憐的經歷。(2023·01Drafts)”

現在看我當時寫的東西,還是覺得略微不夠成熟。當時寫稿的時候,我還是會習慣性地將菲莉亞和黛利拉的本身聯系到仿生人,以及從這個角度出發,去思考這段劇情對討論“仿生人是否有情感以及情感如何傳遞”的意義?,F在看的話,不得不承認這一思維對我厘清思緒、整理我的分析邏輯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關于口三才另一核心思想的討論我就不混為一談了。

單獨重新開一層,關于黛利拉線的意義,我做一些淺薄的思考,說實話時至今日(寫于2023·06·15),我還是無法理解無論黛利拉對菲莉亞和裘德兩人的線,還是對AI利用仿生人重新識別人類來糾誤這條線有什么推動作用。

改稿子的時候,我其實對這條線的結局安排多少有些能夠理解了。

下面是Quote自我六月份稿子,我也還是直接貼出來。

客觀地說,黛利拉更像突然加入旅途的一個普通旅伴,用作擴充故事內容。在黛利拉為了救大家襲擊超越機而犧牲死去時,交代黛利拉痛苦經歷和“美好的”回憶這一矛盾,口三才可能籍此來推進菲莉亞的“人格化”,讓菲莉亞更具有人的情感,而且后續緊接著就是高潮段,裘德持槍讓菲莉亞觸發“保護機制”。這一安排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一點。黛利拉的死去推進了高潮,也推進了菲莉亞的人格化,讓她的情感更加完整。

七月份重新來看,之前的想法還是不完整,看到有人指出,口三才在構思本作的時候是并不滿足于佐雪限定的親情主題,在故事的開頭埋入了大量的伏筆,想去深入探討對AI的思考以及人類延續的問題;但是無奈,不得不以寫死“黛利拉”作為他自己對佐雪監督的吶喊,表達他不想寫一個單純的溫馨的故事的訴求。

所以我們現在來聊聊我在前文一直有在提到的另一條線,在前文我就說過這是部“很好的故事,但還是有提升的空間”。

對于裘德和菲莉亞作為父女的羈絆成長與互助,這條線的收尾和推進還算是讓人滿意。

這一部很多地方能夠看出口三才暗涵了不少可以深入討論的點,但也沒有去詳細討論,我想說的就是關于AI的思考以及人類的延續的討論,遺憾的是,雖不至于爛尾,但開放式結局也讓人難以平復,不如說是干脆擱置了更深的思考與討論。

所以因為這一點,我覺得在批評空間,這一作的評分才從90點臺跌出,來到80這個段。

我記得進到游戲主界面就可以看到大標題下“終のステラ”下面的一串“Even if humanity dies, the machines we have created will inherit our love and create the future” 小字,翻譯下是“即使人類消失殆盡,我們所制造的機器將會繼承我們的愛并創造未來”。Hey!Guys, 這才是這個游戲的核心思想啊,什么父女情深,不過延伸出來的東西啊,對于機器是否能夠擁有情感,以及在末世下能否去延續人類的未來,能否將人類的愛延續下去才是口三才真正要表達的東西啊。雖然說,父女的路線算是從某種意義上把這個思想傳達了,但關于“human”和“machine”的這一部分呢?“The love of machine”呢?后面沒講了,故事結束了,讓人難免詬病的地方就在于劇情沒有完全忠實于自己一開始設定的思路,后面為了這個故事平穩收尾,淡化了這一元素,不去擴充了。前面講了那么多的Ae型仿生人如何擬人,以及一般的仿生人的不完全情感并拿來陪襯菲莉亞,AI識別不到人類后創造出Ae型仿生人來糾正錯誤等等這些線索,后面居然是倉促的結尾了,很難不說這條線的討論算是爛尾。所以我之前也說過,星之終途確實不錯,但是還差點意思。

因為沒有對機器和人類這一關系的深入討論,對于為啥AI要創造出Ae型仿生人,仿生人的意義,以及仿生人是否可以取代人類繼承人類的愛這樣反烏托邦式的命題,口三才都沒有給出解答。但是我相信口三才是有自己的想法,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在寫稿的過程中成為了廢案,無法公之于世。

總體評價一下,對于親情,裘德和菲莉亞的父女羈絆刻畫該作算是成功了。讓人無法釋懷的點在于仿生人擁有自我意識產生情感去延續人類的愛,并沒有給到一個很好的收尾,這也是我無法給該作打到8分以上的緣由。

看到訪談里,佐雪監督說過想把游戲用“電影式”和“美少女游戲式”相結合展示方法來表現。如今看來還算是蠻成功的,SWAV特意選用了電影式的構圖和插圖進行表現,初次游玩確實能夠給人以觀看科幻電影的感覺,佐雪監督和SWAV在這一方面還是有下大功夫了。

星之終途,如果不去深究的話,還是很適合沒有打過的朋友去玩一玩,可以作為近兩年內值得推薦的游戲之一。

無論是原畫,系統,劇情基本保持在業界一流水平,但礙于篇幅和體裁,并且沒有深入忠于自己的想法去寫出個更有深度的故事,因此沒辦法達到頂尖水平,希望大家客觀看待。

裘德的人設塑造我是非常喜歡的,算是少數幾個我比較喜歡的男主,理性冷靜的硬漢,也算是我喜歡本作的理由之一了。

寫到最后,發現這篇稿子還是日記一樣的文筆,無奈于我貧瘠的文采,但所幸真情有好好表露了,日后閱讀也更為感慨,這一版就是終稿了,感謝認真地你閱讀到此處。(寫于2023·07·0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