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陳倉講的是什么?暗渡陳倉的主人公是誰?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講劉邦用韓信,計出蜀地的故事。其實,暗渡陳倉的主人公是誰?講的是韓信,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他曾是楚王,齊王后被貶為淮陰候。他對漢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后來被劉邦懷疑,最終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死。那么,暗度陳倉講的是什么?劉邦和韓信是什么關系?
成語“暗度陳倉"”開始出現在楚漢戰爭期間,常用來形容兩軍對戰時的計謀策略。原本的含義是從正面做出非常明顯的舉動,然后通過這一舉動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和目光,但實際上這是迷惑敵人的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已經從暗中達到了。很多人以前聽過這個故事,那么暗度陳倉的主人公是誰呢?
當秦王朝被推翻時,項羽劉邦和其他參與反戰爭的將軍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在勝利后如何將割據國土。當時最強大的項羽,試圖獨霸天下。項羽仍然擔心劉邦會在楚懷王,之前成為國王,所以在范增的計劃下,他以楚懷王的名義分封諸侯。他表面上聲稱分地封王,但實際上卻擅自做決定。給每個人一個個地封立王號,并分配領土,但他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在將來一個接一個地消滅他們。項羽對其它將軍并無顧忌,但對劉邦卻不放心。他知道最難對付的敵人就是劉邦,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發遣蜀地,并派將士三萬,名為護送,實為督其進蜀。
劉邦的確有稱霸世界的野心,當然他并不相信。其他將軍也對他們獲得的較小的領土感到不滿。然而,由于項羽的威懾力,每個人都不敢違抗,所以他們必須服從命令,各就各位的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進。在去蜀的路上,劉邦聽取了張良的計劃,燒掉了他一路上走了數百英里的所有棧道。棧道是在陡峭的懸崖上用木材搭建的通道。燒棧道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防守,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讓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從而放松對劉邦的警惕。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手下有一位杰出的軍事家,韓信劉邦封他為將軍,要他籌劃東進,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劉邦就是在做漢王期間得到韓信的。韓信,少時曾被逼辱從人胯下爬過,以此為人恥笑,史稱“胯下之辱”。
當他長大后,他在項羽的麾下做事,為劉邦提出了許多建議,但是卻不被項羽重用。后來,他加入了劉邦的麾下。由于劉邦半個月之內沒有被召見,他認為劉邦不需要自己,所以他就不辭而別了。當蕭何聽說這件事時,如失珍寶,就跨馬去追。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于是派了數百名士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衛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忍不住笑了:誰叫你燒掉棧道的?你切斷了出去的路,現在你在修理它。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你哪一年哪一月才完成它“因此,章邯對于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但是很快,章邯收到了一份緊急報告。卻說劉邦大軍,已入侵關中,陳倉被占,守將被殺,章邯起初并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當證實后,連忙領兵抵抗,為時已晚。章邯被迫自殺,駐扎在關中,以東的司馬欣和駐扎在以北的董翳也相繼投降,于是號稱是是三秦的關中地區,立即被劉邦占領。戰爭的結果是,章邯軍被韓信殺得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