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在古代誰可以配的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個稱號?

2023-01-30 10:29:38來源:匯世網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個詞形容知識面廣,無所不知。事實上,這是對古代中國學者淵博知識的贊美。

古代學者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四書五經。他們學習各種人文理論,實現人生理想。當然,有些人在學習了四書五經之后,對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東漢科學家張衡,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張衡,南陽人,東漢時生于漢章帝年間。早年,他表現出非凡的學習能力,十七歲時,他拜經學大師賈逵開始學習。除了研究儒家經典,賈逵還喜歡研究天文學。當張衡和他一起學習時,他開始對天文學感興趣。古人往往對受知識水平限制而無法達到的事物賦予神秘色彩。久而久之,就有了鬼神傳說。但張衡通過研究發現,天空中的星星有一個規律的軌跡。

張衡曾擔任過幕僚,看到官場上的種種腐敗,他決定辭職回鄉學習天文地理知識。在漢安帝年間,張衡因為特殊的才能被皇帝邀請到宮中做官。為了查閱皇家圖書館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張衡去了長安。起初他是一名郎中,四年后被提升為太史令。太史的職責包括天文學、歷法和撰寫歷史。在這個職位上,他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他做出了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奇的東西,比如自動車,指南車,渾天儀。同時,他還完成了科學論文集《靈憲》,它的內容涉及宇宙的演化、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等,所以稱他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并不過分。

《靈憲》有句名言“宇之表無極,宙之表無端無窮”。換句話說,宇宙是無限的。很難想象漢朝科學家對宇宙有如此清晰的認識。

張衡也是第一個解釋日食現象的科學家。經過研究,他發現,當地球移動到月球前面,擋住太陽光時,就會發生日食。雖然他的解釋不精細,但他已經知道月亮是不發光的,是陽光的反射。

所以以他的貢獻,他的名字應該出現在任何科學史上,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

關鍵詞: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什么意思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釋 在古代誰可以配的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個稱號 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