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廠,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

2024-10-14 11:07:38

來源:新華日報

江蘇涌現145個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項目

快遞進廠,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

在金壇,快遞企業的智慧倉儲成為智能制造企業的生產助推器;在丹陽,快遞小哥走進制造業生產線末端實時動態發貨;在常州,快遞企業直接介入汽車配件組裝生產環節……我省制造業企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快遞企業的強勁助力功不可沒。發揮倉儲管理能力和信息化優勢助企降本增效,為企業定制服務方案提升供應鏈管理效能……快遞業服務制造業不再局限于銷售環節,正在向生產環節拓展,“業業融合”內容愈加寬廣、鏈條不斷拉長。

數據顯示,2023年我省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項目145個,業務量3.14億件,支撐制造業產值達1741億元。其中3個項目獲批全國首批“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典型項目”,無錫空港經濟開發區獲批全國試點先行區。

快遞員駐廠,生產發貨無縫對接

“中國眼鏡之都”丹陽,是世界第一大鏡片生產基地,全國生產總量70%、世界生產總量50%的鏡片產自這里。迅猛發展的現代化快遞物流,讓每年數以億計的鏡片飛往世界各地。

駐廠服務9年,每天奔走于快遞網點和萬新光學集團有限公司之間的中通快遞員潘鑫,是這波發展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萬新光學工廠制單車間里,貨架上擺滿當天要發出的商品。潘鑫頻繁穿梭于貨架之間,貼單、掃描、裝車一氣呵成。去年以來,在“新伙伴”無人快遞車的配合下,這個網點發貨效率進一步提升。中通快遞的這一進廠服務模式,讓鏡片生產廠家基本上實現生產、發貨無縫對接。

萬新光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樹脂鏡片生產基地之一,每年發貨200多萬件,發貨量大且類型復雜,對快遞時效要求也很高。“企業負責生產,剩下的交給快遞就好了。”中通快遞丹陽負責人束紅偉告訴記者,2015年,丹陽中通開拓快遞員駐廠服務模式,為企業降低倉儲成本和庫存積壓風險,極大提升了雙方的工作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這種模式也給中通快遞帶來更多業務量,如今丹陽中通每天發出的眼鏡訂單超4萬單。

年來,丹陽郵政管理局鼓勵并引導快遞企業與眼鏡生產銷售企業深入合作。目前,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均實現快遞進廠。今年以來,丹陽快遞企業與眼鏡生產銷售等企業合作形成快遞業務量1537萬件,同比增長31.34%;快遞業務收入5370萬元,同比增長29.25%;帶動制造業產值32.59億元,同比增長63.77%。

郵政員“忙”生產,全環節深度融合

快遞員駐廠是快遞業服務制造業最早也是如今最普遍的模式。兩年來,隨著數智管理技術的快速發展,快遞業服務制造業的模式越來越多元。在常州,中國郵政與汽車配件制造企業的深度融合,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境界。

在中郵賀爾碧格倉儲物流中心,項目負責人薛浩示意記者穿上橡膠鞋套,“這里也是汽車零配件生產車間,要做好安全防護。”順著生產線,薛浩一路如數家珍:“這是原材料待檢區,那邊是生產高鐵、地鐵和輪船使用閥門的車間,還有生產汽車同步器的。”令記者意外的是,在這些生產線上工作的都是郵政員工,薛浩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薛廠長”。

賀爾碧格傳動技術(常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主要為整車廠提供關鍵零部件配套,常州郵政負責為其提供倉儲物流和末端生產服務。這個倉儲物流中心的120多名郵政員工,除了提供包裝、發貨等物流服務,還承擔汽車零部件成品裝配工作。

常州郵政物流業務分公司副經理高建中說,“我們將服務延伸到工廠生產線,承擔原材料循環取貨、倉儲配送、入廠物流、倉儲管理、產成品運輸、質檢挑選、產線裝配等多環節業務,實現與制造業‘產前、產中、產后’全環節深度融合。”據介紹,賀爾碧格項目帶動常州郵政年均業務收入達1500萬元,支撐賀爾碧格產值超10億元。去年年底,該項目入選全國第一批“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典型項目”。

快遞建倉,企業降本增效“利器”

供應鏈管理能力是現代化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工信部等三部門今年5月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提升指南(試行)》提出,推動現代供應鏈體系深度嵌入制造業產業鏈,多方協作提升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

從采購、生產再到銷售,物流貫穿制造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一般中小型企業物流成本占經營總成本約30%,因此,智能倉儲物流成為制造企業降本增效的“利器”。

記者來到順豐速運位于常州金壇的倉儲中心,只見一排排大型貨架上疊放著不同類型的商品,一部部無人AGV叉車來回穿梭裝貨、卸貨。順豐速運常州供應鏈負責人陳兵告訴記者,這一高度智能化倉儲中心面積12萬方米,為制造企業提供“上倉下中轉”(倉儲和物流中轉場在同一場地)的倉儲物流一體化服務,根據客戶訂單信息實時揀貨,省去由倉庫轉運的環節,大大提高發貨效率。

線上銷售的商品,通常當日發貨的截單時間為下午6點,該中心將截單時間延長6—12小時,工作人員隨時可以在倉庫把貨打包好并發出,全國配送時效提升10小時以上。

聚焦生產短交通設備和機器人研發生產領域的九號公司是該倉儲中心的重要客戶之一。倉儲中心為九號公司提供成品倉、備件倉、海外倉三個倉庫,覆蓋企業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全鏈場景。順豐將這一模式稱為“定制化倉配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這里,倉儲不再只有存儲的單一功能,而是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模型優化庫存管理,提升庫存周轉率,降低貨損率,為企業提供生產物流、國際跨境業務、一鍵調撥及退回件維修等全供應鏈服務。這間倉儲中心已成為九號公司的生產助推器,助其降低供應鏈成本10%左右。

這樣的倉儲中心,順豐在制造業集中的常州、無錫地區共有12個。“哪里的客戶有需要,我們就在哪里建倉。”陳兵說,順豐希望通過在網絡、供應鏈及科技方面的優勢資源,為長三角地區電子商貿、物流快遞、醫藥食品冷鏈、智能制造等行業企業提供倉儲服務,促進區域內產業要素快速流動,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兩業融合”良好氛圍日益濃厚

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是全國最大的眼鏡集散地,熙熙攘攘的人流來自全國各地。客人選配好眼鏡后無需等待,眼鏡店老板將制作好的眼鏡直接快遞到家。眼鏡城樓下的廣場一角,有一片“集裝箱”小屋,郵政、中通、京東、順豐等快遞企業都在這里擁有一間服務驛站,寄快件十分方便。

“眼鏡城寸土寸金,為快遞企業爭取到這樣一塊方寸之地實屬不易。”丹陽郵政管理局局長王標介紹。幾年前,由于商場租金高昂,快遞企業網點無法落腳。但快遞服務是眼鏡城商家的“剛需保障”,矛盾如何解決?經多部門協商,最終為快遞企業爭取到商場外的一處場地,“集裝箱快遞小屋也成了丹陽眼鏡城一處獨有的風景”。

推動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是制造業強鏈補鏈延鏈的現實需要。我省郵政管理部門連續多年將“兩業融合”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各級郵政管理部門牽線搭橋,“兩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隨著“快遞進廠”工程的推進,快遞企業服務制造業成效逐漸顯現。

以常州為代表的快遞服務汽車零部件,以泰州、連云港為代表的快遞服務醫藥,以無錫、蘇州為代表的快遞服務服裝、化妝品行業集群,以無錫空港經濟開發區為代表的區域深度融合發展板塊逐步成型,我省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迎來全新局面。2023年,常州市快遞服務汽車零部件業務量達309萬件,支撐產值60億元;泰州、連云港快遞服務醫藥制造業業務量達2427.7萬件,支撐產值487億元;無錫、蘇州快遞服務服裝制造業業務量8294.4萬件,支撐產值240.1億元;蘇州快遞服務化妝品行業2764萬件,支撐產值57.6億元。快遞企業深度嵌入進制造業生產循環過程,業務量持續增長,制造業企業寄遞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