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15:42:01
來源:中新網甘肅
從打工仔到個體戶到集團董事,從做酒店廚師、經營餐飲、發展商貿到構建“育產加銷”蔬菜全產業鏈,祖籍四川的胡偉自年少時就來到臨澤,在30多年的用心經營和勇敢探索中,創造了臨澤縣新合作百惠集團這一商業版圖。
少年時,原本生活在四川內江的胡偉因家庭貧寒,不得不輟學跟隨親戚到蘭州學廚。年幼肯吃苦的他很快掌握了一定廚藝,遂來到臨澤做起了廚師,這一干就是6年。
1997年企業破產,面臨下崗,年僅24歲的胡偉抱著“年輕人要敢想敢拼”的闖勁,籌資收購了當時的金沙酒樓開始獨立經營。也是從這時起,背井離鄉的胡偉下定決心,要在大西北闖出一番新天地。
然而由于經營餐飲外債多、資金難回收,成了橫亙在胡偉奮斗路上的難題,2007年,胡偉退出了餐飲行業。此后的他經營過煙花爆竹,配送過日用百貨,并創辦成立了臨澤縣新合作百惠商貿有限公司,開過商超,經營過賓館。但隨著相關行業的萎縮或發展升級迭代,胡偉的商貿發展之路越走越迷茫。
就在進退兩難之際,2008年,各地政府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政策引導力度,臨澤縣委、縣政府也出臺了縣委1號文件和關于加快發展荒漠區現代農業的意見,在商業戰線奮戰多年的胡偉敏銳地感覺到,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毅然決定轉行跨入農門。
說干就干。2010年,沙河鎮開始新建蘭化循環農業產業園,胡偉夫妻倆靠多年經商積蓄,在園區新建5000噸左右冷庫1座,大棚10座,流轉化音村土地700畝,并注冊成立了臨澤縣供銷百惠果蔬專業合作社,從育苗開始,摸索種植高原夏菜。
萬事開頭難,轉行之路并不一帆風順。種菜第一年,因為缺乏經驗,所種的品種與市場對接不夠,700多畝蔬菜到了收獲期無人問津,當年虧損30多萬元。
敢拼敢闖的胡偉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給自己定下首個目標——“要會種”。為盡快成為種菜行家里手,胡偉堅持向專家學習技術,積極外出了解行業動態,并對接上了福建百匯綠海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員上門教、帶收購,胡偉的蔬菜種植之路逐步走上正軌。到2014年,蔬菜種植規模已擴大到1500畝,最高年收益1000多萬元。
俗話說“種得好不如賣得好”。在發展蔬菜產業過程中,胡偉遇到最大的難題是遇到行情好才能有個好收益,行情不好還有倒賠情況。為更好規避市場風險,胡偉為自己定下第二個目標——“要會賣”。他首先想到用恒溫保鮮庫做好季節性調控,市場好時大量出售,市場不好時存儲待賣。
借助農村土地流轉東風,2015年,胡偉成功辦理全縣首張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獲得銀行貸款200萬元。靠融資貸款,胡偉第一時間把冷庫擴建到32間8萬噸的庫容量。隨后,繼續加大投入,新建連體拱棚、改造廢棄日光溫室。并積極引進外地客商,依托合作社提供育苗、冷鏈、分揀、打包等環節服務,吸引眾多外地客商落戶臨澤抱團發展。據統計,臨澤縣高原夏菜(含復種)9萬畝面積中,每年胡偉和他的客戶種植份額占到67%以上。
隨著規模、產量、品質的不斷提升,胡偉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也為長遠突破發展帶來了機遇。2020年,臨澤縣新合作百惠集團立足現有固定資產,通過財政擔保,成功申請到亞投行貸款7800萬元,這也是全省9個亞投行貸款中唯一獲批的民營企業。
“沒有財政擔保,我們是申請不上貸款的,政府給了我最大支持。”在好政策和好項目的雙重支持下,胸有抱負的胡偉干勁十足,他也為自己立下了下階段奮斗目標——“要春色滿園”。
從2020年至今,臨澤縣新合作百惠集團已發展到擁有6家子公司、45名員工的現代化企業。胡偉依托亞投行項目貸款,還自籌資金3300萬元,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44座,智能化連體鋼架拱棚20座、小拱棚104座,引進自動化育苗配套設施1套,全年育苗能力達1億株,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高原夏菜1.5萬畝。同時,引進凍干、速凍、烘干蔬菜生產線3條,年產5萬噸有機肥生產線1條,無害化處理生產線1條,著力構建集約育苗、基地建設、分揀包裝、冷鏈物流、訂單銷售、尾菜處理、脫水加工為一體的全鏈條蔬菜產業發展模式,為帶動周邊合作社和農戶共同致富、持續推進臨澤縣蔬菜產業現代化全產業鏈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臨澤有發展現代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更有淳樸民風和良好的營商環境,這里不僅僅是我奮斗打拼的起點,也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從個體商戶到企業再到集團公司發展,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鄉親們的厚愛,才讓我每個階段的人生目標都得以實現。臨澤早已成為我深深眷戀、割舍不下的地方。未來,我將深耕這片沃土,帶動更多群眾發展。”胡偉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