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1:42:15
來源:中新網湖北
洞內,工人熟練操控多臂鑿巖臺車、液壓濕噴臺車等大型設備,爆破、出渣、支護等各工序銜接流暢。洞外,新能源運輸車往來穿梭,風機轟鳴,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與草長鶯飛的山鄉春色相映成趣。
3月22日至23日,走進位于湖北省谷城縣紫金鎮的引江補漢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結機電安裝7標項目建設現場,便能一睹坐落于大山深處的建設工地。
引江補漢工程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丹江口水庫下游,增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調水量,提升中線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94.7公里,是目前國內在建長度最長的有壓引調水隧洞。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引江補漢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結機電安裝7標項目(以下簡稱“7標項目”)包括16.55千米輸水隧洞,以及豎井和多個支洞建設,總開挖長度約23.3千米。全長2.57千米的17號平洞,正是連接主隧洞施工作業的檢修交通隧洞,目前掘進已突破1200米。
“隧洞穿越青峰斷裂帶內5條大斷層,同時下穿南河,沿線褶皺、斷裂構造發育,是全線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標段。”7標項目黨支部書記、執行經理王宇說,面對復雜地質條件,該標段采用超前地質鉆機、多臂鑿巖臺車、懸臂掘進機、拱架安裝臺車等成套大機配置,實現全機械化施工作業,提高了地下洞室施工的安全性、工效和水平。
據介紹,7標段所在的紫金鎮地處秦巴山系武當山余脈,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霧山茶鄉”的美譽。為最大程度減少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干擾,7標項目部推動安全綠色工程的創建,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場景隨處可見。
距離17號平洞不遠處的智慧加工廠內,生產設備開足馬力運行,生產線上的大部分工序都由機器自動完成。“我們采用智能全自動化生產線,僅需6名工人即可完成廠內設備的運行管理,平均每8分鐘就能生產一榀鋼拱架。”7標項目智慧加工廠廠長嚴獻華介紹,工廠引進全自動鋼拱架生產線、“一拖四”智慧生產線等國內高端設備,實現鋼筋、鋼拱架高效加工生產,所有設備均具備遠程下單、自動分揀、自動碼垛功能,通過智控中心,可實時監控線上鋼筋入庫、加工、出庫全過程。
在7標項目主營地設立數字孿生中心,信息人員借助物聯網數字化技術實現作業面遠程監控、圍巖信息自動化采集、人員車輛實時定位、水雨情監測、有毒有害氣體及粉塵檢測、人員違規AI識別及應急預警等,整個項目建設管理“耳聰目明”。
在17號平洞拌和站控制中心,1人1機控制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原材料報檢、入倉、生產一屏控制,生產車間無需人員操作,真正實現“智慧化無人”。
據7標項目設備安裝運維工程處副經理魏忠明介紹,該項目使用頂置式環保型拌和站,占地面積有效縮減,同時顯著減少了粉塵和噪音的擴散。拌和站集成檢測傳感裝置、識別傳感裝置、自動化控制技術、人工智能算法與工業現場總線技術,大幅提升材料配比與拌和的精細性,實現從任務單下發到混凝土成品運輸全工序、全過程的嚴密控制。
拌和站外,電動攪拌運輸車將混凝土源源不斷運送到隧洞施工現場。魏忠明說,項目部投入純電動裝載機、挖掘機、自卸車、攪拌運輸車等設備合計38臺套,是全線唯一引入全套新能源設備的標段。“較傳統燃油設備,這些新能源設備節約柴油消耗380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
“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聯動協同賦能,項目建設開足馬力,建設進度不斷“刷新”。截至目前,7標項目3個支洞開挖累計超過2000米。復雜的巖層下,建設者正一寸寸向大山深處的主隧洞“綠色掘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