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暑假焦慮”慌了神 當前觀點

2023-07-05 16:55: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

暑假已至,一些教育自媒體已經開始販賣“應季”的焦慮。

“小學二年級的暑假很危險”“小升初的暑假最可怕”“X年級的暑期是個‘分水嶺’”“暑假不學習不補課就要落后”……近期,在部分短視頻平臺上涌現的“暑假最可怕”系列視頻引發熱議。在這些視頻中,所謂的“資深老師”“教育人士”或“學習博主”等,打著善意提醒的幌子念起了“生意經”。

他們通過斷章取義地引用一些教育理論、升學數據或“牛娃故事”等內容,再配以夸張的語氣表情、緊張的音樂來包裝自己的“營銷話術”,挑動家長緊張的神經,營造恐慌焦慮的氛圍,隨即再給出購課、購書的建議,最終的目的還是收割“流量”,推銷販賣輔導課程、學習教材。

是不是從中嗅到似曾相識的“味道”??不同的花樣兒,同一份“配方”,如今制造教育焦慮已經成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屢試不爽的營銷手段。在其背后,實則都是“生意”,哪里還有“教育”的容身之地?

仔細觀看這系列視頻,不難識別他們的“真面目”。但這些自媒體所販賣的暑假焦慮,如這暑天灼人的熱浪般讓人焦躁不安,難免有家長在焦慮面前慌了神,盲目跟風、為其買單,以期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暑假“彎道超車”“一飛沖天”。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持之以恒”的教育焦慮,生怕孩子“輸”,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輸在培訓班、輸在假期……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社會性的焦慮,很難簡單化解。另一方面,是家長的確存在“暑假焦慮”,不知該如何讓孩子過好暑假,有的是“怕他太累,又怕他放飛”,有的是沒時間、精力或能力指導孩子學習,只能將孩子交給培訓班、夏令營等,即便是有的孩子在夏令營也就是玩手機,但眼不見為凈的家長至少能“求個心安”。

的確,暑假是自主學習、查漏補缺的好時機,但同時也是孩子放松身心、拓寬視野、增進親子關系的難得時光,希望家長別因為“暑假焦慮”,盲目跟風補習培訓,讓這個假期徹底變了味。

如果不知該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不如先聽聽孩子的“暑假心愿”,看看他們想要做什么,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要總是家長“一廂情愿”地安排,或凡事都“一手包辦”。同時,家長可以進行“加減法”,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甚至可以適當減少,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加碼”,比如多給孩子些自主時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鍛煉、去勞動、去做志愿者、去旅游、去玩耍、去探索……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調整心態,不要輕易被焦慮的情緒左右,畢竟孩子的人生不會被這一兩個月的時間所決定。最近有句很火的話,“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擺在孩子面前的不是一個非贏即輸的“獨木橋”,即便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也并非是孩子的“終點站”——他們還有未來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地方可以去探索。當路上的風風雨雨不期而至,當遇到人生的黯然時刻,或許記憶中某個暑假的風、天上的云,還有那些可愛的人、有趣的事,會給他們帶去些安慰或鼓勵。

最后,愿我們都曾有過一個快樂且難忘的暑假,愿都有暑假可回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