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資訊!中美關系應確保行進在正確軌道上

2023-07-04 07:55:16

來源:北京日報

中國財政部3日發布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于7月6日至9日訪華。美國財政部也在當地時間7月2日晚間宣布了這一消息。


(資料圖)

以“求共識、促合作、穩秩序、護和平”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世界和平論壇同日舉行備受關注的第三場大會“大國在國際安全中的作用”,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中美開展高層交流,坐下來談比不見面要好,布林肯訪華就談得很好。在回答本報記者現場提問時,崔天凱表示,他希望中美關系在未來二三十年能走向穩定的、對兩國和世界有利的方向。

3日,第十一屆世界和平論壇舉行第三場大會:大國在國際安全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和冠欣攝

理性的人都希望有穩定的中美關系

在昨天這場“大國在國際安全中的作用”大會上,與崔天凱一同參會發言的還有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杰出學者包道格、印度前外交秘書薩仁山以及法國國際和戰略事務研究所所長帕斯卡爾·博尼法斯三位重磅嘉賓,由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主持。

半個月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實現了自今年年初起被擱置近半年的訪華。此次訪問被普遍認為是推動持續緊張的中美關系走向緩和的開端。耶倫訪華獲得中美雙方確認后,中方也對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被傳即將訪華的消息進行了回應。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中美緊張關系已經成為全球國際問題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兩國關系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吸引全球矚目。博尼法斯直言,中美關系堪稱未來10年到15年全球戰略領域最重要的挑戰。美中兩國能否管理好經濟方面的競爭,是否能對彼此進行讓步,都至關重要。他指出,當今的中美關系不僅與意識形態有關,因為51年前尼克松和基辛格訪華時,這一領域的差異就已經存在。中美關系也不是“新冷戰”,兩國的經濟交流與曾經美國和蘇聯完全不同。因此,中美不可能實現完全“脫鉤”,必須找到新的方法進行合作。

“我非常贊同博尼法斯講到穩定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崔天凱認為,中美兩國有共同的責任來穩定兩國關系,回應整個國際社會的期望。“我并不覺得有人想看到中美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包括歐洲國家和印度在內的多數國家都不會這么想,我相信理性的人都希望有穩定的雙邊關系。”

雙方需要有足夠的政治意愿和努力

“我們從來沒有指望喜歡美國說的話和做的事,雙方要找到相互尊重的辦法來處理關系,真正實現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而不是誰要讓誰喜歡的問題。”

崔天凱這番話是對布林肯近期言論的回應。訪華后,布林肯表示,美方將一如既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應詢說,我們對布林肯有關言論表示不滿。美方說的話、做的事違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方理所當然堅決反對。

訪華后僅僅半個月,單是實現“破冰”的布林肯本人,就多次發表令中方無法接受的消極言論。正如當前許多人對中美關系長期前景的判斷——未來二三十年,中美緊張博弈的氛圍和狀態或許都將持續下去。

但是,這種緊張博弈也終將有結束或步入下一階段的那一天。那么,中美關系在未來平穩過渡到下一階段的條件是什么呢?

在回答本報記者現場提問時,崔天凱表示,他希望中美關系在未來二三十年不要走向戰爭,而是走向穩定的、對兩國和世界有利的方向。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兩國有共同的政治意愿發展這樣積極的關系,而不是采取“零和、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心態。在取得目標和路徑的共識之后,才有共同努力的可能。

“美方經常講中美關系需要‘護欄’,我始終對這個說法有所保留。如果兩國關系在錯誤的軌道上,‘護欄’有什么用?我們首先要確保兩國關系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你的‘護欄’才能起作用。當然這確實需要雙方的努力,需要雙方有足夠的政治意愿,作出足夠的努力來實現這一點。”崔天凱說。

“歐洲和美國是伙伴,但不是盟友”

“我們和美國是伙伴,但不是盟友。我們有自己的議程,很多情況下和美國一起合作,但在必要的時候要靠自己。”回答本報記者關于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戰略自主”以及歐洲對華關系共識的提問時,博尼法斯也表達了自己對美國與歐洲關系的看法。

在博尼法斯看來,歐洲內部存在針對重要問題的觀點分歧是一個現實。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法國和德國的觀點與許多歐洲其他國家不同,而歐洲東部的波蘭等國在這一問題上往往更站在美國一邊——如果和美國觀點不同,得到的安全保護就更有限。

博尼法斯回顧說,歐洲安全戰略自主的問題曾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執政時被提及,因為當時美國在特朗普領導下試圖疏離歐洲國家。但在拜登上任后,歐洲國家似乎再一次得到了“保障”。如今,當俄烏沖突發生,歐洲國家又感到只有美國才能保護歐洲的安全。

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戰略自主”相關議題積極的倡導者。博尼法斯指出,歐洲戰略自主并非針對其他國家,而是針對對某個國家的過分依賴。

博尼法斯坦言,歐洲東部國家擔心推動“歐洲戰略自主”會被認為是反北約的,實際上并非如此,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但是,他提醒,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再次勝出,這種戰略自主又會重新被列入優先議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