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門經濟”應有“開門思維”

2023-07-03 06:04: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上門代廚、上門整理收納、上門養老為代表的“上門經濟”日趨走俏,不僅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還拓寬就業渠道,豐富了服務場景,讓消費模式變得更為自由靈活。據《半月談》報道,目前“上門經濟”也面臨監管存在盲區、消費者維權難、取證溯源難等問題,亟待加強規范引導。

上門經濟本質上是網絡經濟的細分,隨著互聯網信息發布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日益強大,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方便、快捷,勞動提供方的技能或服務更容易被消費者看見,更容易與消費者的需求對接,更容易“變現”。點對點的交流支撐起了點對點的勞務交易,也激活了上門新業態的創新和消費端的需求,促進了新興市場的活躍。

當然,按照當前的監管維權模式,上門代廚、上門整理收納、上門養老等上門經濟還存在著一些盲區,存在著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存在著風險和隱患,但總體而言,上門經濟順應了社會和市場發展的潮流,順應了消費者和勞動者的需求,是一種積極的、有前景的業態,其風險和隱患可控,利大于弊。

任何一種市場行為、社會行為、新興業態的創新與突破,往往都涉及對舊規則、舊模式的摩擦與挑戰,而規則具有天然的滯后性,總是隨著前者的腳步不斷更新、完善、升級。這就意味著,具有創新意義的上門經濟與規則之間勢必會有一個適應、調試與磨合的過程。在這個磨合過程中,相關各方對上門經濟應該有“開門思維”,而不應該有“關門思維”,不能因噎廢食。

也就是說,應該看清上門經濟的主流發展趨勢,秉持建設性理念觀察上門經濟,梳理上門經濟存在的問題,監測和評估上門經濟的風險,以包容審慎的態度允許上門經濟探索發展,建立適度容錯機制,并不斷調整監管策略和措施,保障、支持、引導上門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比如,餐飲加工、家政等傳統服務業態大都涉及營業執照、健康證等資質的辦理以及繳稅等問題,而上門經濟中的多數業態都還停留在點對點之間的民事溝通與服務階段,沒有嚴格匹配傳統業態的監管規則與標準,沒有成為嚴格意義上的市場經營行為。另外,上門經濟也缺乏相應的服務標準與行業規范,其操作多依賴于勞動者與消費者的簡單交流與約定,如果雙方的約定對后續的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考慮不周,容易引發糾紛,消費者也容易遭遇取證難、維權難等問題。

對于上門經濟應該分類分級看待和逐步規范,不宜一刀切,不宜操之過急。對于有相關平臺或企業參與,達到一定規模,建立了一定管理制度的上門經濟活動,應該比照常規同類業態要求企業或服務提供者取得營業執照、健康證等資質,履行繳稅、勞動保障等義務;對于個人以單打獨斗、小打小鬧的方式零星、偶爾提供上門服務的情況,應放寬監管條件,簡化監管要求,降低準入門檻,給出更寬松的監管措施,讓上門服務者擁有更自由的市場空間。

監管部門、消協與行業協會、相關網絡平臺等有必要在深入調查、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法律法規的要求,針對上門經濟業態的特點和問題,制定上門經濟各業態的行業規則與服務標準,推出上門經濟各業態的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并根據需要不斷動態調整,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給各方提供行為指引,引導上門經濟進入發展正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