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1:32: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
自動監測數據,是評判一個區域生態環境好壞的依據,也是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的參考,然而個別人出于私利,不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想辦法,卻對自動監測數據打起了弄虛作假的歪腦筋。針對這樣的行為,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表示,始終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零容忍”。
對自動監測數據作假行為“零容忍”
這位負責人介紹,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手段,主要集中在采樣和預處理環節,常見的有遮擋、堵塞等方式干擾采樣環境,將污染物繞過采樣口排放,相比較而言,這個環節的問題比較容易發現。另一種集中在儀器的分析環節,常見手段有改動儀器設備運行狀態,修改設備參數,植入遙控、模擬等造假軟件。還有的是在數據傳輸環節,常見的是修改數據接收裝置,譬如破壞通信線路,衰減傳輸信號,影響傳輸設備等等。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 趙群英:保持高壓態勢,你露頭就打,提高我們自身的力量,自身的執法能力。我們判斷一個企業是不是達標,不是只是看你的在線數據正常就達標,而要綜合判斷,包括你的這個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你的用電、你的治污藥品的使用等等,綜合來判斷它,這樣就使得企業不能夠造假了。
“清廢行動”清理固體廢物超8800萬噸
這位負責人介紹,今明兩年,生態環境部將在鞏固前兩年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排查整治范圍,將黃河流域重要支流、重要湖庫、重點工業園區周邊10公里范圍,以及5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部區域等,全部納入排查,并采用“遙感排查-分批交辦-地方整改-專家幫扶-遙感核驗”等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對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整治,不斷把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推向深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