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05:48:22
來源:新京報
由于對其毒性和毒素并不了解,至今也沒有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解毒劑。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廣東省衛健委近日報告了一起較大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就是云浮市羅定市報告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病15例,死亡5例。這些突發悲劇,不僅讓人為逝去的生命惋惜,也再一次把野生蘑菇的食用安全問題拉回公共視野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我國,每年6月至10月,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發時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表明,2010年至2020年期間,全國共報告10036起食用野生菌源性蘑菇中毒事件。
這也告訴人們,路邊的蘑菇莫亂采,更別隨便吃。而慎食野生蘑菇,不僅是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也是為了對大自然保持必要的敬畏。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增加
野生蘑菇當然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但若貿然食用野生蘑菇比“拼死吃河豚”還要危險。因為,人們知道河豚是有毒的,但對于野生蘑菇,絕大多數是人們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
野生蘑菇可以生長在各種環境中,如大山深處、丘陵地帶、沙漠里。這些五顏六色的野生蘑菇,就像小精靈一樣,吸引了一些人采摘和食用,不幸也隨之產生。
在我國,毒蘑菇中毒的地域性也比較強,以西南部云南、貴州、四川等最為嚴重,近年來湖南、浙江食用野生蘑菇的中毒事件也快速增加。
2023年6月12日,“湖南疾控”發布6月野生蘑菇中毒指數Ⅰ級提醒。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間,湖南省6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數發生最多、致死人數也最多。
中毒事件主要為含鵝膏肽類毒素的蘑菇引起,尤其是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等,中毒后病死率高。近6年來,湖南鵝膏菌中毒人數達300余人,死亡人數達30余人。
因此,一些省市,如云南、湖南等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已提出,不要隨意采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這不僅是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謹慎采摘和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也是對自然的一種敬畏方式。
最好食用人工栽培蘑菇
蘑菇屬于真菌,真菌是地球生物圈中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生物類群之一。迄今,人們也難以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蘑菇,只是估計約有16萬種,而被命名的僅約1.6萬種。我國也至少有10萬種蘑菇,而已知的不到1萬種。
在知之甚少的全球蘑菇種類中,對人體有害的毒蘑菇超過1000種,我國已經報道的毒蘑菇也有435種。看似毒蘑菇在野生蘑菇中所占比例較小,但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生物學家、農業專家、藥農等,都不容易準確識別,一般人則更難區分。
并且,由于對毒蘑菇的毒性和毒素并不了解,至今沒有特效解毒劑。尤其是,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種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現在已知的蘑菇中毒有7種臨床型,分別是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此外,還可造成其他系統臟器損傷。
對于這些中毒,只能是用藥物來保護肝、腎和胃腸道等。而蘑菇中毒常用的治療方式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都只是過濾血液中的毒素,而非解毒。很多中毒者,就是因為無藥可用或血液透析不充分而死亡。
當然,對于野生蘑菇也并非不可利用,但前提是要有充分的認知基礎。
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早就開始食用蘑菇。在約2000年前的東漢末年,世界上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也記載了靈芝、茯苓、豬苓、雷丸等藥用蘑菇。但這都是在“神農嘗百草”的經驗基礎上,用無數生命換來的。
為了避免誤食毒蘑菇,部分野生蘑菇如今已經被馴化并實現人工栽培。到今天,僅在我國就有超過100種蘑菇實現人工栽培,如香菇、平菇等,一些藥用蘑菇也實現了人工栽培,如靈芝、茯苓等。
因此,要吃蘑菇,最好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如此,既是珍愛生命,也是敬畏自然。
□張田勘(科普專欄作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