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05:36:11
來源:新京報
以嚴監管、強處罰讓“偽中介”付出代價,避免更多人上當受騙。
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近幾年來,網絡上出現許多招聘海外務工人員的廣告,有到新西蘭去當擠奶工的,也有到澳大利亞去搞水果采摘的,號稱月薪能達到兩三萬元。招聘方還承諾沒有門檻,應聘者只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報名費,就可以等著出國務工拿高薪了。但很多看起來很好的工作機會,背后卻充滿了陷阱。
面對當前就業壓力,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并不容易,就業機會也顯得更加緊俏。無論是求職人員還是相關監管部門,都需要擦亮雙眼,打起十二分精神,謹防一些機構利用人們“求職心切”的心理,編織“出國務工”的陷阱。
【資料圖】
實際上,出國務工并不簡單,法律對相關中介機構也有嚴格要求。根據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從事對外勞務合作的機構,需經省級或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批準,獲得《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證》,且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600萬元。所以,鑒別一家中介機構是不是騙子,考察其資質大致就能看出端倪。
按說出國務工也不是什么新鮮事,隨著國家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一些人對出國務工動心也是情理之中。于個人來說,當然可以珍惜類似的機會,但前提是確保機會真實可靠。
與國內就業不同,很多人對于涉及出國務工的資質、程序等問題較為陌生,一些騙子公司之所以能夠得逞,靠的就是這種認知差。而一旦被騙,應聘者往往又會陷入維權無門的境地。
要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確保中介機構資質真實可靠。報道也提到,在商務部官方網站上,就可以直接查詢到全國各地具備相關資質的從事對外勞務合作機構的名單。如果是這些機構有務工需求,多半就是真實的。當然,也要警惕部分機構掛羊頭賣狗肉、虛假承諾等情況。
此外,職能部門也應做好相關服務工作。比如,及時、主動進行相關政策與權威信息披露,供公眾查詢;加強針對中介機構的資質動態核驗,及時對其違規行為進行糾正、處罰,直至取消相關資質等。同時,有關執法部門有必要加強重點巡查監管,以嚴監管、強處罰讓“偽中介”付出代價,避免更多人上當受騙。
尤其重要的是,在異國他鄉、陌生環境,必然面臨許多的不確定性,具體到個人是否合適,也需要慎重考慮,切忌盲目。
說到底,對有志于出國務工的人來說,某種程度上就是選擇了一場“冒險”,風險控制是一道必答題,必須充分準備、認真作答。
□颯颯(媒體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