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06:51:4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中國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誰恩賜施舍的,而是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干出來、拼出來的。中國發展進步的前途命運,同樣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會掛在誰的嘴上。“一片大海,雖有風狂雨驟之時,卻以其壯闊深邃,經得起風高浪急”。今天,我們更應當堅信,任何力量都無法剝奪中國發展的權利,都無法阻礙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
在剛剛結束的G7廣島峰會上,中國再次成為“不在場的主角”,遭到了美西方的全方位攻擊抹黑。聯想到美國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以來接踵而來的遏制打壓,不少國人頗為焦慮。還有人憂心,過去半個多世紀被美國鎖定圍堵的國家幾乎都結局慘淡,中國會不會步入后塵?
首先我們要看到,二戰后,躍升“世界老大”的美國,確實時時都在揮舞拳頭和大棒,恃強凌弱和唯我獨尊,本質上是一種“美國優先”模式下的扭曲的國際關系處理方式。特別是對不同時期的“世界第二”,美國總要想方設法打亂其向上發展的勢頭,以保持自身的絕對優勢。上世紀80年代,一度富到要“買下美國”的日本,便在美國的打壓下陷入“失去的三十年”。如今對中國祭出的種種,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但是,如果就此斷言“美國打壓的國家全都會遭厄運”,恐怕就太狹隘、太愚蠢了。說到底,二戰后至今不過幾十年,美國建國至今也不過兩百多年,這樣的時間跨度在世界文明長河中只是一瞬。同時,在全球70多億人口面前,美西方所代表的其實只是少數。就拿眼下來說,美國到處拼湊“小圈子”圍堵中國,分貝雖大、效果不彰,即便一眾盟友,也有不少心知肚明,與美國對華政策保持距離,加強戰略自主才是正路。到底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到底誰的朋友多,誰的朋友少?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一些人擺弄著有限時間里的有限樣本,硬要得出某種普遍性的“歷史規律”,用蒙眼算命般的方式,蓋章判定中國前途堪憂、必然重蹈某某覆轍,這是井底之蛙、見識短淺,還是別有用心、惡意唱衰?
回望歷史,中華民族遭遇的風險挑戰、大風大浪可謂多矣,但“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直線上升,但各方面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美關系同樣充滿摩擦和波折。總體來看,中國這一路走來,唱衰、聒噪始終在耳,打壓、圍堵從未間斷,從來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應當承認,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動蕩的世界,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也應當承認,中美關系正處在關鍵十字路口,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可能比以往更加棘手。但要看到,今天的中美關系已經大到不能倒,雙方誰也不可能改變誰,誰也不可能取代誰。更要看到,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今日的中國自有足夠的活力與生機,亦有足夠的定力和底氣。“一片大海,雖有風狂雨驟之時,卻以其壯闊深邃,經得起風高浪急”。幾十年前,先輩們對“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都滿懷信心,那么今天,我們更應當堅信,任何力量都無法剝奪中國發展的權利,都無法阻礙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
今天中國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誰恩賜施舍的,而是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干出來、拼出來的。中國發展進步的前途命運,同樣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會掛在誰的嘴上。這些年,隨著中國回到世界舞臺中央,種種“崩潰論”“衰退論”“見頂論”愈發密集,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隔三岔五就要冒出來掐指推算一卦,或詛咒或恫嚇,無非是希望利用話語優勢,形成強勢輸出,從風向和心態上對中國予以壓制羈絆。可國內偏偏就有這么一批人很吃這套,一聽就“崩”、隨風就“跪”,甚至鸚鵡學舌、自我矮化,這種精神上的軟骨病,尤為值得警惕。
世界變局波濤暗涌,奮斗之路道阻且長,對標長長的任務清單,我們還有太多夢想需要去實現。就目前來看,“被針對”固然會帶來困難,但又何嘗不是進一步助推中國乘風破浪、闖關奪隘的壓力和動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自信面對各種考驗,所謂“厄運”之類奇談怪論自會不攻自破,真正的大國國民心態才算涵養起來。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