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06:51:11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天舟六號的“乘客”中,最沉得住氣的一位——即將在空間站開展實驗的干細胞實驗單元,在發射前6小時才趕到。
這位“乘客”是一個直徑幾厘米、不到20厘米高的柱形盒子,裝著約6毫升的干細胞溶液?!皠e看這細胞樣品盒看著不起眼,但意義非常重大。”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倉懷興介紹,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都是由干細胞分化發展而來。當人類越來越頻繁地踏入宇宙并在其中長期生活,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各類輻射等對細胞的影響就必須納入考量。
天舟六號“到站”后,兩項圍繞人體干細胞開展的生命科學實驗將盡快開展??臻g微重力環境對干細胞譜系分化的影響研究,會將人胚胎干細胞誘導成為生殖細胞,并探究微重力環境對生殖細胞形成及功能的影響;空間微重力環境下干細胞3D生長及組織構建研究則將人多能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為造血干細胞,有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干細胞在太空早期造血,助力再生醫學等人體健康領域的探索。
倉懷興通俗地解釋:“太空旅行的概念不是天方夜譚,我們的后代甚至可能有移居其他星球的那一天。這次上行的兩項生命科學實驗,就是通過觀察干細胞在極端環境下的變化,探究這些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p>
要保證干細胞樣品平安飛入太空、抵達空間站,科研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時間表,在發射前數天就開始準備,臨場制備出最新鮮的干細胞樣品,確認它們“活力十足”后,才能將其送入飛船。倉懷興細數著每個節點——發射前6小時,臨射安裝模塊送往發射塔架;前5小時,模塊“入座”;前3小時,裝置加電運行。
倉懷興說:“動物細胞是很脆弱的,科研人員需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營養、合適的酸堿度、適宜的溫度等,確保發射時它們處在最好的狀態?!?/p>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