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 全球快資訊

2023-05-11 05:34:53

來源:新京報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船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后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8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72次飛行。


(資料圖片)

亮點?1

我國貨運飛船貨物裝載能力首次突破7噸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簡稱“航天五院”)介紹,相較于空間站全面建造階段發射的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天舟六號擁有三個“首”字桂冠:一是我國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發射的首發航天器;二是我國改進型貨運飛船首發船;三是天舟六號到天舟十一號組批生產的首發貨運飛船。

我國天舟貨運飛船采用貨物艙和推進艙兩艙設計,貨物艙用于運輸各類物資,推進艙作為飛行任務平臺,主要配置推進、電源、測控通信等平臺設備,為飛行器提供動力、能源與通信功能,并裝載空間站補加推進劑。

據航天五院介紹,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該院將全密封貨運飛船拓展為標準型(8個貯箱)和改進型(4個貯箱)兩種狀態,根據空間站補加推進劑上行需求選用。改進型全密封貨運飛船拓展了全密封貨運飛船型譜,提高了密封艙貨物裝載能力,使貨運飛船發射頻次由2年4發降低至2年3發,切實提高了空間站工程綜合效益。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為改進型全密封4個貯箱狀態,以天舟五號為基線進行了改進,將原非密封的后錐段更改為密封艙,以擴大密封艙裝載空間,提高密封艙貨物上行能力;取消了一層貯箱,原后錐段艙內設備調整至推進艙。

改進后,密封艙貨物裝載空間提升了24%;裝載能力由5.5噸增加至6.7噸,提升了22%;整船物資裝載能力由6.9噸提高至7.4噸,首次突破7噸,上行載貨比由0.51提高至0.53,這些都讓天舟六號成為世界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持能力最全的貨運飛船。

此外,為了滿足密集發射的需求,航天五院在天舟貨運飛船研制過程中實行組批生產的方式,確保同一批次的外形、功能相似或相近,即天舟三號、四號、五號一批生產研制,天舟六號到十一號另一批生產研制。

亮點?2

新鮮水果攜帶重量約是天舟五號的兩倍

記者了解到,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裝載了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為提高貨物運輸能力,本次任務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進行了優化改進,將貨運飛船發射需求由1年2次優化為2年3次,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此外,飛船還搭載了大連理工大學試驗衛星等項目。

此次任務,天舟六號裝載航天員系統、空間站系統、空間應用領域、貨運飛船系統的貨物共計258件(套)。其中,包括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約700公斤補加推進劑和多項實(試)驗載荷。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航天員中心高級工程師、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介紹,此次攜帶的航天員生活物資主要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水果重達71公斤,約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的兩倍,可滿足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乘組需求。

天舟六號上行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共用支持類設備、實驗耗材和備品備件等共98件產品,總重量約714公斤。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呂從民介紹,按飛行任務規劃,航天員將陸續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4個領域共29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亮點?3

46臺發動機推舉天舟六號送“快遞”

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簡稱“航天六院”)介紹,該院為此次發射提供了6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4臺18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并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配置了4臺軌控發動機、32臺姿控發動機和4只金屬膜片貯箱。

自2017年執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至今,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已與天舟貨運飛船六度攜手。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心臟”,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18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狀態已趨于穩定。

航天六院801所推進分系統為貨運飛船在軌飛行軌控、滾動、俯仰偏航等各種姿軌控提供全部動力功能,是貨運飛船平臺的關鍵分系統之一。他們此次為天舟六號配置了36臺空間發動機,最小的推力25牛,最大的推力490牛,大大小小的發動機從不同方向提供不同推力,保證飛船在太空中俯仰有度、動靜自如。

據航天六院透露,此次發射任務中,二級發動機有一項重要技術狀態更改。試驗隊員在進場前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技術狀態再確認以及生產質量的全面復查,在前序任務“精雕細琢”的基礎上,進入發射場后又聯合總體共同開展了新一輪的復核復算工作,確保發射萬無一失。

亮點?4

長七火箭發射場測發時間縮至25天

此次發射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第7次成功發射。

據火箭院介紹,作為我國第一型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運載火箭,長七火箭入軌精度是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偏差不超過4秒,在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任務中實現了世界最快太空快遞“簽收”紀錄,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長征七號A、長征八號等多型運載火箭。

在取得連續成功的同時,長七火箭研制隊伍也在持續優化火箭設計和發射場測發流程。“在測發流程方面,本次任務優化了地面測控軟件,并進行了單機、系統和全箭驗證,測發流程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經過流程優化,發射場測發時間從27天縮短到了25天。”火箭院長七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告訴記者。

目前,長七火箭主要承擔天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是搭建“天地運輸走廊”的“貨運專列”,以每年1-2次的發射頻率為我國空間站正常運轉提供物資保障。后續,長七火箭在滿足空間站貨運任務的同時,還將憑借連戰連捷的優異成績,實現太陽同步軌道9.5噸的運載能力,積極拓展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

此外,長七火箭是我國首個全三維設計、制造的液體運載火箭。“長七研制過程中,設計、工藝和生產準備的工作量巨大,按傳統的串行研制模式難以滿足火箭研制周期的需要。為此,長七火箭初試樣設計階段采用三維并行協同研制IPD技術,實現設計手段及研制管理的創新,實現全三維結構設計與制造。”航天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馬忠輝說。

本次任務為我國載人空間站應用及發展工程首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空間站轉向運營的重要節點,意義重大,不容有失。據了解,按照空間站發射任務特點,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采用零窗口發射技術,按照運載火箭入軌精度參數,最晚可將窗口拓展至推遲120秒發射。同時,通過充分論證和試驗驗證,本次任務采用了二級發動機結構增強方案,對故障狀態的任務適應性得到提升。本次任務的飛行可靠性評估值達到了0.9871。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有哪些特點?

7項?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

●在問天實驗艙生物技術實驗柜內,開展空間微重力環境對干細胞譜系分化的影響研究、干細胞3D生長及組織構建研究、蛋白與核酸共起源及密碼子起源的分子進化研究、微重力環境對細胞間相互作用和細胞生長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等4項科學實驗。

●利用夢天實驗艙艙外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開展空間輻射損傷評估科學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極端環境微生物對空間暴露環境的耐受性及其機制研究、空間暴露環境下生命分子的光化學行為研究等3項科學實驗。

6項?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領域

●在夢天實驗艙流體物理實驗柜內,開展微重力環狀流振蕩特征及轉捩問題研究、膠體的聚集和相轉變的微重力研究、空間三相多液滴遷移行為研究等3項科學實驗。

●在夢天實驗艙燃燒科學實驗柜內,開展微重力半導體納米材料火焰合成機制研究、微重力下烴類燃料燃燒碳煙形成機理研究、受渦流和聲波影響的火焰不穩定性研究等3項科學實驗。

4項?空間材料科學領域

●在夢天實驗艙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內,開展單晶高溫合金的空間生長、氧化物功能晶體生長的界面穩定性與熔體導熱性研究、凝固過程中的組分分凝與均勻性研究、鈀基/鐵基非晶合金深過冷條件下的凝固行為研究等4項科學實驗。

12項?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領域

●利用問天實驗艙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開展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半導體器件、光纖及光電子器件等元器件與部組件的空間環境效應試驗,獲取被測器件在真實空間環境應力和輻射作用下的特征參數變化趨勢,研究元器件與組件的空間環境可靠性的物理機理及失效機理,為新型元器件與組件的研發以及空間應用與防護提供技術支撐。

貨物艙

運送航天員所需的服裝、食物、水、實驗設備等物資。

新鮮水果

重量71公斤,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的約兩倍,這些水果將同時保障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的食用需求。

實(試)驗設備

總共98件、714公斤產品。航天員將按飛行任務規劃陸續開展四個領域29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電推進氙氣瓶

可以作為空間站燃料推進劑的備份,為空間站日常維持軌道、調整姿態所用的電推進器補充工質,有效節省空間站推進劑消耗。

航天員將開展哪些實驗和試驗?

5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此次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共用支持類設備、實驗耗材和備品備件等,共計98件產品。

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快速交會對接后,由航天員將上述產品轉運至空間站艙內,按飛行任務規劃陸續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四個領域共29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