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14:53:48
來源:北青網
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期間,祭祖掃墓,野外用火活動會明顯增加,風干物燥,火災風險加大。因此公眾要注意防火安全,以免因用火不當而發生危險事故。
案例警示
案例一:2021年3月13日中午11時50分左右,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馬場村二林溝荒山起火,過火面積約4000畝,造成2人死亡,8人受傷,經調查,起火原因為附近群眾上墳引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案例二:2020年11月8日,三林鎮天花庵村一2層磚木結構居民樓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15平方米,現場搜救出一名老人,無人員傷亡?;馂脑蛳荡迕裨诩抑袩腊萜匪l。
安全攻略要謹記
1、暫停祭掃的地區,禁止在公墓、陵園外和小區、居民樓內焚燒紙錢,嚴防火災事故發生;允許祭掃的地區,倡導用植樹、獻花等文明方式寄托哀思。
2、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應遠離公共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易燃易爆場所、山林、草原等。
3、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應清理周圍可燃物,并進行現場看護,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不要在大風天進行明火祭祀活動。
4、祭掃活動時,嚴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家長要教育孩子不玩火。
5、清明節假日外出旅游時,檢查家中電源、燃氣,清理陽臺樓道雜物,維護家庭防火安全。
6、林區、墓區管理單位應嚴格落實值班和巡查制度,保養維護消防車輛裝備,配齊配足消防器材,及時發現、處置火情。
7、發現火災,請撥打火警電話119;發現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請撥打舉報電話96119。
消防喵法律小科普
行為人在祭祀時,無意點燃了旁邊的草木釀成火災,則可能構成失火罪。根據我國刑法第115條規定:由于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系失火罪。失火罪的主要特征,在主觀上是因為行為人過于自信或者疏忽大意,客觀上實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嚴重后果的失火行為。
根據刑法第115條第2款的規定,犯失火罪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清明祭掃
文明先行
應提倡少用明火
并時刻牢記消防安全
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清明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