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05:36: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藍色咖喱粉
月初,某雜志編輯讓我發一組爸媽的合影作文字配圖,我一口答應,想這還不是隨手拈來。是啊,如今手機、相機、平板,皆能拍照,隨便翻翻,還怕找不出幾張好照片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沒想到手機、電腦、平板里翻了個底朝天,竟然找不出一張適合做配圖的照片。首先是量少,爸媽的照片本來就不多,合影更少,還有很多是買一送一的,也就是爸媽陪孩子玩耍或合影時順便一起進入鏡頭的。
編輯很負責,不停催促,我很汗顏,于是下了決心,挑了幾個好天氣的下午,帶爸媽出去走走,每次特地背上單反,總算好好給他倆拍了幾組不錯的照片。挑了幾張發到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夸爸媽好氣質,我特意把朋友圈里的評論截屏發給爸媽看,媽媽表面不屑,說都老成這樣了,也只能夸氣質嘍!可心里卻是很開心。我很愧疚,如果不是那位編輯催得緊,真沒想著要認認真真地專門為爸媽拍幾張照片。
前幾天,有高中同學提議聚一聚,穿越了20余年的時光,即便翻出畢業合影,很多人還是對不上號,于是要求每個人發張近照上去,免得到時認不出來犯尷尬癥。喊我發照片時,剛好在外面,我一口答應,順手摸出手機翻照片,雖然是剛換沒多久的手機,但如今隨手拍如此容易,隨便按按已經存了上千張照片,可從頭翻到尾,除了偶爾有幾張超重美顏濾鏡的自拍照,還有孩子玩我手機時瞎拍的少頭缺胳膊的殘疾照以外,居然找不到一張正兒八經點能見人的照片。
只好說等回去到筆記本里翻翻,可就算筆記本里,也很難翻出幾張我自己的照片,而里面,自然幾乎清一色是孩子的照片。
我有些奇怪,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這樣超級自戀的人居然對給自己拍照消退了熱情,記得大學里上攝影課時,老師鼓勵我們多掃街、多出去采風,可大家最喜歡的,卻還是你拍我、我拍你,或自己拍自己。
后來戀愛了,那時剛開始流行數碼相機,拍照方便多了,男友的數碼相機里,幾乎全是我的照片。再以后,好像一夜之間,都換成大屏智能機了,攝像頭像素越來越高,拍照真正成了隨手拍,走到哪兒,拍到哪兒。而那時,我也有了孩子,鏡頭捕捉的最多的,當然是孩子影像,吃冰淇淋吃得個滿臉花,趕緊拍一張;今天戴了頂米奇耳朵的帽子,好萌,趕緊來一張;今天是他幼兒園畢業,簡直是歷史性時刻,必得好好記錄……
可即便擁有如此便捷的影像記錄工具,我們的手機里,卻很少會出現父母的身影,我們似乎從未意識到,記錄下他們生活的點滴細節,也是件有意義的事。他們總是默默地站在身后,不愿在鏡頭前展現自己,卻永遠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一雙已不再堅實強壯的臂膀。而我們,也早已習慣他們站在背光的位置,早已習慣接受他們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愛。
我們經常后悔,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某個瞬間,忘了記錄他第一次翻身;他試探著伸出腳,邁出人生第一個獨立的腳步;他掉的第一顆牙;他人生的第一次考試……可我們有沒有后悔過,沒有記錄下爸媽第一次染黑頭發時的傷感;剛退休時的那聲嘆息;第一次戴老花眼鏡時的自嘲;安裝第一顆假牙時的無助……我們有沒有遺憾過,錯過了記錄和愛人牽手散步的平淡;清晨站在餐臺前為你忙碌的身影;他晚歸時疲憊的笑容;還有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生命是張單程車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沒有重來的時刻,孩子天天成長的歡欣快樂、父母日日老去的無奈感傷、自己日漸成熟的擔當勇氣,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印記。
從現在開始,不再只把目光和鏡頭停留在孩子身上,不再把愛只往下傾斜,不再讓父母、自己、愛人的生活軌跡在相冊里缺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