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 07:31:37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四人組騎行隊伍,山里人打頭,一左一右是另外兩位騎友。他們曲身弓背,像三只拉滿的弓,快速蹬著腳踏,破出一股之字形氣口。遇陡坡,三人的身體如被彈簧彈起,屁股脫離座凳,弓向前的身體左右小幅度地擺,很酷地“搖車”。居后的我,好像一支被帶動的箭,能明顯感受到助力的介入。握著車龍頭的兩只手,縮攏在胸前,堅定有力地蹬腳踏,嗖嗖地跟隨。我暗暗下決心,說什么也不能讓陡坡把自己整下車,“不向人間經險阻,哪知世上有蓬萊”。從莫干山到天荒坪,翻山越嶺騎行73.2公里,累計爬升2548米。這是一段山林、湖泊、村莊相間的所在,天藍云白,楓紅竹綠,山風拂面,庫水如鏡,騎行其間真有說不出的愜意。最叫我感恩的,是三位騎友的一路破風,讓我得償所愿完成這趟遠途。
換上頭盔風鏡騎行服,好像變身成了超人,頓時擁有了不同尋常的自信和力量。逆風彰顯人的骨氣,順風悠然暢快,其中的美妙,只有騎行才能體會到。之前,我經常在縣城周邊騎上單車刷二三十公里,學會身體平衡發力,遙看交通信號燈,提前變道,預判人流……在森林公園爬坡、溜坡,與單車不斷廝磨里達成默契,做了很多功課。當山里人邀請我參與騎行“江南天池”天荒坪時,我心里有渴望又不乏擔憂,體力和應變能力經受得住嗎?山里人說用自己騎行二十多年的資歷給我當先鋒,保管一路平安。我心一熱,“那就騎一個?”話一出口,頓覺自己青春了許多。
去年在一個露營活動中認識了山里人。來自大山的他,在戶外運動圈,以“山里人”自詡。寸頭,國字臉,那天他穿了一身很普通的運動服,健碩陽光的樣子,和56歲的年齡很難聯系起來。聽我說睡眠不好,他推薦我騎行。“人生最好的行頭,莫過于健康。”熱心的他幫我網購了零件,組裝了一輛26輪徑的山地車,綠色的車架是碳纖維的,車身非常輕,可以輕松地扛在肩上。
上世紀90年代初,山里人從醫藥包裝廠辭職,開始自己創業。經營中碰到難題,他往往騎上單車回山里老家。五十多公里的路程,車輪滾滾,喧鬧的城市被拋在身后。山路彎彎,不時出現大彎小彎,視野盲區多,人要百倍專注,揮灑汗水的同時,負面情緒也都被拋在了腦后。漸漸地,騎行就成了山里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他多次從“滇藏線”“川藏線”騎車進藏,也參加過環法自行車賽。還給家鄉的學校捐贈了好幾批單車和騎行帽,以一個騎手的身份,走進校園,與中小學生分享途中的困惑與快樂。山里人認為,孩子們不但要勤奮學習,更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和積極的精神風貌,這些都可以在騎行中獲得。
常言道:“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天助很大的程度來自人助。自己累積能量,才能順受于天,這叫“因材而篤”。騎行中,遇到陡坡和逆風,非常考驗人的體力和毅力,這時候,大家互換位置,成為對方的破風者,互相幫助和鼓勵,再難的坡度和困境都能騎過去。
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破風者,一滴水只有注入大海才不會干涸。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