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07:37:39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每一項服務的最終評定者都是具體的用戶,善于傾聽用戶想法,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方法、重視反饋,才能更大限度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這種換位思考的自覺,正是治理者所必須具備的。可能技術層面確有一萬個“沒法辦”的理由,但價值層面的“應該辦”,就是迎難而上的決定性動機。是挑頭干還是踢皮球,是動真碰硬還是敷衍了事,衡量的是有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影響的是問題的解決效率,也決定了最終收獲的是掌聲還是吐槽。
今年1-2月經濟數據日前出爐,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總體來看,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為進一步鞏固經濟運行向好趨勢,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地都出臺了一系列提振市場信心的舉措方案,重點都不約而同聚焦在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上。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優化營商環境,一直被認為是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培育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近年來,各級政府立足打造服務型政府,努力當好“店小二”,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為經營主體減負鼓勁,收到了顯著效果。但若繼續往細處、小處、深處探究,“痛點”“堵點”也有不少。比如,看似辦事路徑通暢,卻若隱若現存在“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再如,重復多頭執法、動輒調研考察,說是全方位關心,實則頻繁打擾;還有一說到送服務、派禮包,惠及的多是大企業、重點企業,對最需要幫助的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關注還很不夠……“平常時候隔岸相望,遇上事了一哄而上”,一些政策效用沒能最大化,有時候甚至事與愿違,這樣的現象值得深思。
優化營商環境是社會共識,供需屢有錯配也是現實問題。究其根源,恐怕還在思想認識上,不善換位思考,缺少“用戶思維”,政策舉措沒有真正做到設身處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每一項服務的最終評定者都是具體的用戶,善于傾聽用戶想法,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方法、重視反饋,才能更大限度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這種換位思考的自覺,正是治理者所必須具備的。
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新興業態層出不窮,行業競爭變幻莫測,市場發展各個維度所展現出的復雜性空前。僅靠在辦公室拍腦瓜,或是“于己方便”出政策,很可能因不了解實際情況而流于空文。而當營商環境無法滿足期待,優化舉措總是隔靴搔癢,對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和預期也是不必要的損耗。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有言:沒有市場主體這個“真正主角”,市場經濟就會像一部沒有王子的《哈姆雷特》。著眼現實痛點,堅持“用戶思維”打造懂企業的政府,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開展企業走訪,解難題、辦實事;堅持精準有效、分類施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別總想著“一張藥方管到底”;就要做到一視同仁、落實服務,不因企業性質有異而異、項目大小而有差別等,“看人下菜碟”……多一些“企業群眾”視角,對于用戶心存什么想法、期待什么方案“心里透亮”,這才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隨著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提升舉世矚目。在高起點上再優化,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難題,或是利益掣肘,或是歷史遺留,或是復雜敏感,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更巨大的努力、更巧妙的施策。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做好“多難選擇”,越能彰顯初心底色。可能技術層面確有一萬個“沒法辦”的理由,但價值層面的“應該辦”,就是迎難而上的決定性動機。具體工作中,當企業反映的問題涉及多個部門,是挑頭干還是踢皮球,是動真碰硬還是敷衍了事,衡量的是有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影響的是問題的解決效率,也決定了最終收獲的是掌聲還是吐槽。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方面存在客觀困難,優化營商環境的任務更加迫切。曾有干部提出過一種“有解思維”,主要就是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成功想辦法。所謂“高手在民間”,“最強大腦”往往來自基層一線,治理者們邁開步子、深入“江湖”,真正親身體驗,才能濃縮出智慧結晶。當然,可能有的問題確實存在系統性癥結,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拿出“大禹治水”的智慧,“愚公移山”的勁頭,“精衛填海”的堅持,問題一定會一點點解決。
山一程,水一程,劈波斬浪啟新程。干事創業永遠只有進行時,穩中向好的態勢催促新一輪的耕耘。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充足的陽光雨露,讓其在風雨洗禮中煥發新的生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