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 13:53:47
來源:農民日報
黑龍江省青岡縣打造玉米立縣支柱產業,全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優化種植結構,合理布局種植基地,穩步提高生產能力,規范創新市場營銷,推進產品提檔升級,培育品牌升級,進一步提升“青岡玉米”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價值。
全縣圍繞玉米百億元產業發展目標,以標準化和產業化謀篇布局,把“一穗”鮮食玉米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建基地、育龍頭、強加工、創品牌,鮮食玉米呈現全產業鏈發展。
種植源頭高標準 玉米品質有保證
(相關資料圖)
今年1月1日,由青岡縣農業農村局提出,綏化市農業農村局、青岡縣蔬菜(鮮食玉米)協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部門、院校、行業協會、企業代表參與起草的《鮮食玉米栽培技術規程》《鮮食玉米速凍加工技術規程》《鮮食玉米真空包裝加工技術規程》等三個團體標準在國家信息化平臺公示通過并正式實施,為各企業在產業發展上提供遵循,為青岡縣鮮食玉米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這三個團體標準和國家出臺的相關行業標準有何區別?青岡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鳳艷說,鮮食糯玉米質量指標中有一項為“直鏈淀粉占淀粉總量”,2020年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的《專用籽粒玉米和鮮食玉米》行業標準這項標準為小于等于5%,青岡縣的團體標準為小于等于2%,甜加糯玉米質量指標,國家標準為小于等于10%,青岡縣的團體標準為小于等于8%。直鏈淀粉占比越低,說明鮮食玉米品質越好,口感越糯。
青岡縣蔬菜(鮮食玉米)協會會長高文祥說:“青岡玉米糯又甜,這不僅是一句宣傳口號,更是品質和口感的保證。團體標準是基于多年的種植實踐,按照我們的標準種植、加工、包裝,玉米一定好吃。”
據悉,青岡縣主導品種有萬糯2000、小黃粘、京糯262、糯9、中苗808、美玉27、619等十余個品種,以甜糯的口感受到市場廣泛好評。
種植加工巧布局 產業發展后勁足
“這些已經包裝完的整箱玉米即將出貨,加工環節是從田間直接進生產線的,整個過程不超過3小時,這才保證了鮮食玉米的‘鎖鮮’。”黑龍江大董黑土地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武繼勇介紹,“鎖鮮”連接青岡縣鮮食玉米的收獲環境和加工環境。一穗玉米從田間到生產線“鎖鮮”完成,整個過程不超過3小時。去年采收加工從8月8日持續到9月30日,共加工了7964萬穗。
廠區建在基地內,錯峰種植,錯時種植,延長了鮮食玉米的收獲和加工期。青岡縣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廠址建在青岡縣民政鎮,萬余畝種植基地分布在該鎮的保安村、光榮村、公平村和興隆村,最遠種植半徑不超過10公里。“從廠區就能看見基地,近的5分鐘,遠的也不超過半小時車程,從采收到速凍加工完成,不超過3小時。”公司負責人阮萬超說。
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隋旭盛介紹,2022年,黑龍江鮮食玉米種植面積230萬畝,青岡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鮮食玉米種植呈區域分布,打造萬畝以上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千畝標準化生產基地14個以上,年產鮮食玉米3.9億穗,實現產值6.5億元。
青岡縣鮮食玉米產業呈現集群式發展,隋旭盛介紹,青岡縣現有23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現有標準化冷藏庫7萬平方米,年儲藏能力可達5億穗,生產線40套,年加工能力可達4億穗。在生產經營中實行產業化運營模式,在大董、萬德福、福禾、青玉等龍頭企業牽動下,走出了種、加、銷一體化的路子。品質決定效益,品牌拓展市場。
青岡縣商務局副局長胡興凱介紹,2021年,青岡縣重點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參加了黑龍江省品牌價值評價,經過黑龍江省品牌戰略促進會、黑龍江品牌研究院評審,大董公司大董占和品牌價值0.96億元,福禾農業福禾品牌價值0.87億元,萬德福公司云淇品牌價值0.51億元。今年,青岡縣將承辦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叫響“青岡玉米”品牌,讓綏化鮮食玉米領“鮮”全國。
綏化市委常委、青岡縣委書記袁成寶說,青岡縣把做優品質、做強品牌作為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關鍵舉措,推動玉米從糧食向美食轉化,鮮食玉米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加速發展。借勢龍江發展,基于綏化市對于鮮食玉米產業的謀篇布局,以大董農業為代表的綏化市鮮食玉米產業將向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和產業化方向邁進,底氣更足,青岡縣乃至綏化市的鮮食玉米篇章必將謀出“新”“鮮”篇章。
打造國家級標準的“實踐地”
近日,由青岡縣人民政府、青岡縣天潤鮮食玉米服務有限公司申報的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獲批第十一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這是青岡縣首個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
今年是項目實施的第一年,青岡縣將利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以技術標準為核心、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相配套的鮮食玉米標準體系,種植面積由17萬畝擴展到20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以三個團體標準為指導,可實現鮮食玉米種植的“六統一”,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產量和面積將大幅增加,全面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
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洪福說,這一項目的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2025年,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規模發展到20萬畝,配套建設30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突破5億穗,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可實現產值6.6億元,農戶畝均增收100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解決勞動力就業6000余人,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同時將兼顧生態效益。
青岡縣青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耿立彬說,眼下我們在忙著“搶地”,規模化生產需要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村民從土地流轉和產業務工獲得雙重收益。
徐洪福介紹,青岡縣現有23家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加工鮮食玉米,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發展規模經營,僅就在企業務工來說每年用長期工就達700余人,年總收入3000多萬元,臨時工4000余人,年總收入可達5000多萬元,極大促進了農民增收。大董農業去年支付農民用工工資1900余萬元。
袁成寶說,青岡縣將以獲批“國家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準化示范區”為契機,打造國家級標準的“實踐地”。全面提升鮮食玉米產業鏈的標準化水平。通過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建立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和技術體系,構建完善青岡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提升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準化水平,有效破解鮮食玉米行業發展的瓶頸難題,打造具有品種優勢、地域特色、品牌影響力的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加快生態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壯大生產規模,實現企業振興、產業發展、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多贏,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