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守候太空中的“孩子”_天天速看

2023-01-14 07:39:02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載荷出艙前,沈國紅(左一)與團隊成員對探測器的初樣鑒定件進行故障預案演練。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新年伊始,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紅的手機就一直響個不停。近日,沈國紅帶領團隊研制的問天實驗艙能量粒子探測器已在我國空間站艙外暴露平臺“就位”,其收集到的探測數據跨越近400公里的距離,源源不斷地傳回地面。

當前正是團隊最忙碌的時段,監視探測器在軌工作狀態、開展探測數據分析、推進科學研究產出……兔年春節即將到來,他們的工作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

“元旦3天假期,光是開會討論探測器出艙任務就用了兩天半。”沈國紅的2023年,是從一個接一個的視頻會議開始的。在能量粒子探測器出艙前,出艙流程、操作規范、機械臂在軌安裝實施、在軌測試細則和任務故障預案等均需反復推演。

沈國紅和團隊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

為保證出艙順利,團隊專門在實驗室內模擬各種在軌操作場景,利用探測器的初樣鑒定件預先進行各種故障預案演練。

為保護在艙外工作的探測器,研制團隊為它穿上保溫性能良好的“保暖服”——熱包覆,為懼怕光照的傳感器頭部戴上“遮陽帽”——擋光膜,像對待孩子一般呵護著它。探測器從艙內組裝到出艙,持續了整整3天,沈國紅也在監視系統前守了3天。“說實話,這幾天真沒睡過踏實覺,總惦記著它在太空的工作狀態。”

“運行狀態正常!”這一指令的反饋,標志著探測器正式完成艙外安裝全部流程。在監視屏幕上看到回傳的遙測數據曲線有節奏地波動著,沈國紅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幾天,團隊高級工程師張煥新、脫長生、袁斌等24小時不間斷監視探測器的運行狀態。“我們都把探測器當成自己的孩子,愿它在太空一切平安。”

太空中的各類粒子輻射,會對空間站電子設備、航天員生命健康等產生重大影響。預計未來10年,能量粒子探測器都將持續在軌運行,成為護航空間站安全穩定運行的堅實屏障,并為航天員出艙窗口選擇提供準確的一手數據。目前,首批探測數據已經回傳,面對每天多達6吉字節以上的海量數據,團隊研究員馬不停蹄地處理著。

能量粒子探測器成功出艙是一場“開門紅”。接下來的幾個月,沈國紅團隊承擔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個型號研制任務交叉并行,“按時保質完成產品研制永遠是第一位的。”他所在的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是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空間探測領域“國家隊”,“為中國空間科學事業持續貢獻力量,就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