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05:48:50
來源:新京報
據新華社電?深港口岸于1月8日起,分階段有序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
這是時隔近3年后,深港口岸分階段有序復常邁出的第一步。
(相關資料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官員當日早上到香港落馬洲支線口岸視察,認為整體運作順利,通關過程安全、順暢、有秩序。
6時30分,落馬洲支線口岸迎來久違人流。包括該口岸在內的3個陸路口岸,第一階段每日最多可有50000港人北上進入內地。
當日,除陸路口岸外,海、空及港珠澳大橋的4個香港口岸也正常開放。按照運力計算,預計每日單向運力有10000港人可以進入內地。
在港工作的上海人王鵬俊一早搭乘首班通往落馬洲站的地鐵,今天能北上與家人團聚,他內心十分期待。他贊賞特區政府與內地為之作出的不懈努力,終于實現了人們長久以來的期盼。
對面的深圳福田口岸,8日起每日預約出境額度為35000人。在深圳工作的香港市民馮先生打車趕到福田口岸,排隊等候過關。他表示,由于疫情很長時間沒機會回香港,如今心情非常激動,這次回去要待久一點,跟家人好好團聚一段時間。
深圳方面,為確保通關初期口岸運行暢順,蛇口口岸、機場福永碼頭通過售票機制管控;陸路口岸則通過預約系統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數,每日預約出境總數為50000人。
據了解,深港兩地會在實施通關后一星期內(不遲于2023年1月15日)就第一階段的整體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在雙方形成一致意見基礎上,再研究安排實施第二階段恢復通關安排。
看點?1
香港:高鐵香港段不遲于1月15日重開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表示,首階段將開放7個出入境口岸,包括深圳灣、文錦渡及落馬洲口岸3個現在正在運作的口岸。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內地及香港的檢疫措施放寬,對跨境人流、物流都會帶來積極支持。可以預期,2023年的訪港旅客人數將明顯反彈;跨境陸路運輸貨量以至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運貨量等,也會有顯著改善。這將為香港的出口、旅游、零售及餐飲業等提供更大的復蘇動力。
香港與內地逐步有序實施通關也受到了企業界的肯定。深圳悅融易數據科技公司CEO曹流浪表示,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將有利于快速恢復兩地在各方面的合作,兩地在貿易、物流、旅游各方面將會迎來新的增長。
深圳新思創咨詢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何利勇指出,內地與香港通關將有利于促進深港兩地物流運輸回歸正常化,從而刺激外貿進口業務的發展,對跨境電商外貿新業態的發展更為有利。
不過首階段通關只包含部分口岸,并設置配額,隨著后續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的各方面配套措施逐步跟進,預計其他口岸及高鐵也將逐步開放。
對于首階段通關不包括高鐵香港段和羅湖口岸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解釋稱,高鐵香港段需時演練及試運,確保運作安全及穩妥,但不遲于1月15日重開,并且會啟動由西九龍站至廣州東的新路;至于羅湖口岸,因仍有工程,暫時未能重開。
看點?2
內地與香港間跨境陸路貨運將回到疫前水平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內地和香港全面通關后,有助于未來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的作用。香港作為購物天堂,旅游業和服務業都有較好的基礎條件,通關對于香港本地消費、生活型服務業等行業的恢復都將有較為明顯的提振作用。
中國銀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圣鈞對新京報表示,此次通關預計對香港經濟復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香港金融、旅游、外貿行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訪港旅客較上年同期增加441.8%。分析人士預計,內地和香港通關后旅客數量將會大幅提升,不過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仍需時日。
曾圣鈞分析稱,通關將刺激跨境消費,包括餐飲、住宿方面會有所反彈。此外,內地與香港通關有望釋放兩地積壓多年的跨境消費需求,從而帶動香港制造行業和物業租賃的恢復性發展。
在兩地外貿進出口方面,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21年占香港出口總額59.5%。然而2022年前10個月,香港總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4.4%。2022年11月份與上年同月比較,香港出口中國內地的商品出口額下跌29.7%,進口額下跌13.1%。
分析人士指出,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期間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陸路運力下降所致。根據運輸署的最新數字,2022年前三季,過境貨車及貨柜車架次比上年同期大跌53.4%。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研究團隊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撰文指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陸路貨運開始恢復正常,這是個主要的刺激因素,有助加強香港對內地的出口增長勢頭。預計在招聘到足夠的跨境貨車司機的情況下,到2023年2月至3月,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陸路貨運可望回到疫前水平。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的出口表現于短期內將繼續面對巨大挑戰。先進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然而,近期內地放寬跨境陸路運輸限制,可能抵消部分壓力。
曾圣鈞指出,通關將有助于增加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使跨境物流效率更高、更加便利,但香港外貿進出口是否能夠全面恢復,還要看國內疫情控制、擴內需效果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情況。預計香港外貿在2023年上半年仍將承受壓力,下半年如果內地擴內需見成效,通過香港進口貨物會有望提升。
看點?3
推動大灣區資源配置優化加強城市間高水平合作
在金融服務方面,近年來,受疫情影響,香港與內地間跨境金融服務按下暫停鍵,部分需要線下辦理手續的金融業務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預計內地與香港通關將有效刺激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曾圣鈞指出,此次香港通關后,預計銀行跨境金融業務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比如跨境理財通,粵港澳大灣區各家銀行今年可以重點推廣跨境理財產品,借此拓展跨境個人財富金融市場。
此外,內地科創企業將加快赴香港上市步伐,回流的中概股也會重點布局香港資本市場,為香港股市帶來更多生機,吸引境內投資者尋找投資機會。
曹流浪指出,此次全面恢復通關,對于恢復香港經濟,恢復香港作為東南亞金融中心地位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也必將帶動整個大灣區經濟的恢復與繁榮,對此非常期待。
白明認為,內地與香港通關后,粵港澳大灣區人員流動將進一步通暢,人力資源實現自由流動后,將使得大灣區各個城市間的近鄰化優勢進一步突出,對優化大灣區的資源配置,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白明進一步表示,全面通關后,未來香港國際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夯實,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更能發揮出資源高效配置的作用。
李家超指出,未來香港將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
為融入大灣區的整體布局,香港特區政府此前已經成立香港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負責協調統籌推進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發展。規劃中的北部都會區內擁有多達7個跨境陸路口岸,將是港深口岸最密集的地區,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也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聯系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分析人士預計,內地與香港通關后,兩地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的聯合建設步伐有望加快。在香港北部都會區土地整備完成后,兩地會加快探索引進央企或者地方國企參與合作,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建設成本;在口岸改革方面也會增加數量和通關便利,深港兩地應加強口岸聯動,降低兩地來往成本。北部都會區將引導更多的大灣區企業來北部都會區安家,尤其是科創類企業。
新京報記者?張曉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