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07:45:5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籍,正在不斷通過數字化服務于全世界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4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公布最新統計,國圖已聯合39家單位累計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13萬部(件),供全球讀者免費閱覽其全文影像。
已上線的古籍數字資源中,最新一批當屬昨天由國圖聯合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蘇州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發布的6786部(件)。由于各館古籍收藏特色不同,這批古籍也異常豐富,不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還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資源。具備文物與文獻雙重價值的古籍,通過數字化方式化身千百,嘉惠學林。
目前,古籍數字資源類型和品種最多、體量最大的線上平臺當屬國家圖書館的中華古籍資源庫。該庫包含國圖藏和征集來的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獻、碑帖拓片、西夏文獻、趙城金藏、地方志、家譜、年畫等,迄今已在線發布古籍資源超過10.2萬部(件)。該庫昨天宣布新增了年譜類和目錄類古籍數字資源1075部19.2萬葉。其中年譜類古籍中版刻最早者的,是明成化刻本《臨川吳文正公年譜》。這是研究儒學大家吳澄生平的重要資料。目錄類古籍堪為“治學之門徑”,新上線資源基本囊括了經典的目錄學著作。登錄中國古籍保護網(http://www.nlc.cn/pcab/),無需注冊即可檢索和全文閱覽。
各地方館的資源也頗具特色。天津圖書館此次發布了館藏稿抄本文獻165種655冊,內容包括詩文集、日記、奏折、書札等。其中,研究新疆歷史的重要文獻《新疆圖志》中所繪樂器、服飾均為彩繪,即便在線欣賞依然精美無比。而一些稀見的傳奇、雜劇,如《桂花姻傳奇》《南唐雜劇》《收燕調鶯館宋元詞會》等,又體現出不同時代世俗文學的樣貌,頗有趣味。南京圖書館此次發布的清人文集數據庫,收錄清人文集399種。該館負責人介紹,本次公布的資源中不僅有錢謙益、徐乾學、洪亮吉等名家文集,也關注了王式丹、金門詔、孔繼鑅等雖不為大眾熟知,卻在當時具有一定地方影響力的人物。
此外,云南省圖書館發布的數字資源均為云南方志中的精品,如山水志《盤龍江水利圖說》《六河圖說》《云南溫泉志》等圖文并茂。蘇州圖書館發布的民國期間蘇州的18種地方報紙的數字資源,也極大地便利了讀者的查詢使用。
中山大學圖書館收藏有碑帖近4萬張,主要為1927年學校委派顧頡剛先生赴江浙所采購,以及陳寅恪、容庚、商承祚等名家捐贈。這批碑帖上自秦漢,下迄近代有重要的文物、史料、藝術價值。目前,其中4196種1萬余幅已上線。書法愛好者熟知熱愛的《曹全碑》《多寶塔碑》《始平公造像》等均在其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