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疆要用好民間文藝

2022-11-26 15:33:25

來源:新疆日報


(資料圖)

新疆民間文藝又添國家級榮譽。據石榴云/新疆日報報道,近日,伊寧市的“巴揚琴聲奏響文旅融合新篇章”、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的“傳承社火文化助力鄉村振興”、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的“舞動鄉村幸福景,民俗文化代代傳”等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名單,這不僅將大大激發各地群眾對民間文藝的熱情,也為文化潤疆提供了良好契機,將其用好,文化潤疆必廣結碩果。

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樸素真摯的生活創造,具有鮮明特征:一是從生產生活中來,形式內容接地氣、易受群眾歡迎,也因此,群眾的參與性較強;二是從歷史中走來,能夠讓人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脈動,這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尤為明顯,比如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的社火中,“跑驢”表演增加了阿凡提騎毛驢的風趣詼諧內容,秧歌表演增加了新疆花兒、麥西熱甫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等,這些特點既符合文化潤疆面向人民大眾的對象需求,又可保證“潤”之質效,有助于文藝活動發揮以文化人、凝心鑄魂的重要作用。

自治區黨委十屆六次全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調“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為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文化潤疆指明了方向。在新征程上,我們只有多渠道發力,在用好現代文藝精品力作的同時,也用好民間文藝,文化潤疆才可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滋養潤澤各族干部群眾的精神世界。

然而,從現狀來看,新疆雖民族眾多、民間文藝資源豐富,但除了一些非遺項目能保持熱度外,其他一些民間文藝在群眾中的活躍度并不強,尤其與年輕人的距離正在拉大。要真正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用好,還要在與時俱進上下功夫。

融入現代生活是最佳途徑。文化最好的傳承就是活在當下、成為日常。要找準當代人的審美需求,讓民間文藝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民間手工藝制作為例,近年來,我區下大力氣推動艾德萊斯綢織染、桑皮紙制作、各民族刺繡技藝、土陶燒制、樂器制作等少數民族傳統工藝項目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使其走入了大眾視野。我們要繼續開拓思路、大膽創新,讓民間文藝與現代生活產生鏈接,使其重現光彩。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守護好民間文藝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根脈,只有如此,民間文藝才能更好地潤澤人心。

培養文藝人才是關鍵舉措。文藝人才是文藝活動得以開展的基本要素。我區此次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的典型案例,都注重文藝人才的培養,比如阿克蘇市的喀拉塔勒鎮,為了使“卻日庫木麥西熱甫”這一傳統表演形式得以傳承,成立了文藝志愿小分隊,定期組織排練,到各村開展巡回表演;在巴揚藝術的主要傳承地——伊寧市,組建了“六星街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等。民間文藝只有人才輩出,才更具生命力。

把民間文藝這座富礦用好,使其在服務群眾中有舞臺、有傳承、有創新,必將有效增進各族群眾“五個認同”,鞏固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建設美好新疆的思想基礎和情感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