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汀的綠色“窗口”:“荒山”變“歡山”

2022-04-17 05:54: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龍巖4月16日電 (嚴麗紅)漫步茶山便道,倘佯塘沿小路,休憩于涼風石亭一隅,還可以看到水塘中游魚躍出水面、白鴨驚翅撲騰……這樣的悠閑景致,并非鄉村所見,而來自于福建長汀河田收費站。

長汀縣古時就有“荒山無寸木,古道少人行”的記載,二十世紀80年代時還有“山光、水濁、田瘦、人窮”之說,被列為中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進入新世紀前后,河田成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實踐地之一,河田收費站也成為長汀“荒山”變“歡山”的一個縮影。

河田收費站,是進入河田鎮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沿海進入紅色長汀的第一個窗口。在2007年建成通車之際,站內除了辦公樓、宿舍樓等幾棟建筑,就是建設遺留下來的溝塘、洼地、棄土坡。

近十年來,福建高速公路集團長汀片區黨支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河田收費站進行了提升改造。

據福建高速公路集團長汀片區黨支部書記游竹春介紹,河田收費站先是將建設時期留下來的老溝塘和洼地,進行連片綜合開發和標準化改造,建成了水域面積約3.5畝、養殖多種魚、周邊魚草環植的生態魚塘。

與此同時,河田收費站又將原本雜草叢生的低洼沼澤地進行人工清理,引入山上泉水,形成“山水流渠”,既為魚塘換水造氧,又給雞鴨等家禽提供了良好的畜養地;原本工程棄土堆成的高低不平、黃土裸露的小山坡,則種上了油茶。

當地林業部門先后向河田站調撥油茶苗1.25萬株、化肥10余噸,水利部門全額支持建成了投資12萬元的自動噴水灌溉項目。長汀片區黨支部還帶動員工自力更生,發展“林下經濟”,在油茶園區放養素有“日踱三萬步,飛行山林間”之稱的河田雞群。

河田收費站還大力發揚蘇區精神,進一步開拓魚塘周圍的閑置用地,種上香樟、桂花、紫薇、海棠、海桐、紅葉石楠等十數種喬灌木。

如今,走進河田收費站,只見樹木高矮相宜、錯落有致、各具風韻,與魚塘、油茶林、山水流渠等形成了“一木一禽皆勝景,一山一塘是家園”的綠色生態景觀。

河田收費站基地也形成了以“油茶—家禽—魚塘”為主的綠色生態經濟循環,年均規模化種植油茶50余畝、飼養各類家禽約1000羽,魚塘年均產魚1200余斤。

曾經的“荒山”,變成了今日的“歡山”。今年,河田收費站被長汀縣評為“水土保持治理示范點”“林業生態產品(油茶)示范基地及鄉村振興示范點”,成為“紅土地”上“綠色經濟”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