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雨強”納入暴雨預警標準

2022-04-13 05:39: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氣象局近期啟動氣象災害(暴雨)預警信號優化調整工作,建立暴雨預警信號新標準,并選取14個試點縣(市、區)開展屬地化發布試點。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調整后,各級氣象部門將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增加雷雨(暴)大風預警信號,將1小時雨強納入暴雨預警信號標準,進一步提高預警信號發布內容的規范性、針對性。

降雨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落到單位面積上的雨水的質量,或者可以定義為單位時間(一般計24小時)內落到地面上的雨水的深度,以毫米/分或者毫米/時來計。據介紹,短歷時強降水可能引發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等各類災害,而小時雨強直接關系到致災的嚴重程度,且全國不同地區對小時雨強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因而在本次預警信號調整中受到高度重視。各省(區、市)氣象部門將依據本地天氣氣候特點,將1小時雨強納入修訂后的各等級暴雨預警信號標準。同時,氣象部門還將根據本地實際,增加雷雨(暴)大風預警信號,其中包含雷電、強對流天氣、短時大風、短時強降水等預警內容。

調整后,預警信號發布內容的規范性和針對性將進一步提高。例如,當同時出現或預報可能出現多種氣象災害時,可根據本地預警信號傳播及組織防御的需要,選擇級別較高或影響程度較重的一種預警信號發布,同時在其發布內容中明確其他災種預警信息。此外,調整后的預警信號發布內容也將更加清晰明確,遵循“重點突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原則,準確描述發布時間、災害種類、預警信號等級、實況和發展趨勢、影響范圍等,影響區域精細到鄉(鎮、街道)。預警信號發布內容中還將新增氣象風險提示,使社會公眾能通過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識預警、辨風險,讓防御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提升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據了解,中國氣象局將在遼寧、浙江、安徽、湖南、廣東、四川、陜西等7個省分別選取兩個縣(市、區),開展基于新標準的預警信號屬地化發布試點,為全國預警信號業務優化調整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示范經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將開展本地多時空尺度降水氣候特征分析,強化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階段性成果應用,完成暴雨預警信號級別、閾值、防御指南、發布用語等本地化修訂,建立適合本省不同氣候背景分區的修訂方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