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市場力量,解決物資保供難題

2022-04-08 05:37:12

來源:新京報

在城市保供工作中,借助市場主體力量,既是應然選擇,也是解題之道。

4月7日,在上海市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負責人陳通通報了上海借助市場力量保障生活物資供應的一些做法。其中特別提到,建立保供“白名單”,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電商大倉、中央廚房等網點解封出來;支持保供企業在全國統籌調配資源,引進充實新的保供人員。同時,允許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區的快遞小哥等保供人員,走出封控區,回到保供崗位。

借助市場力量保障生活物資供應,是對兩年多來我國各地抗疫經驗的吸取。無論是建立保供企業“白名單”,還是為保供人員返崗開辟特殊通道,都在這一特殊時刻,為市場主體充分發揮自身資源配置優勢,保障居民生活物資需求開辟了業務空間,也為城市持續做好保供工作提供了綿綿助力。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突發,一些地方的保供問題一度面臨較大壓力,甚至出現搶購生活物資、配送人員無法進小區等情況。不讓抗疫影響到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各地需在靈活調配市場資源方面出更多實招、新招,善用市場手段破解抗疫難題,這也是對地方治理智慧的考驗。

應該看到,防控疫情與保障生活物資供應,最終落腳點都是守護好民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往的防控經驗表明,越是在疫情洶涌之時,越要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物資供應充足,如此才能讓居家隔離等防控措施真正有效,從而助力疫情防控“拐點”及早到來。

但是,如同其他防控措施需在精準科學理念指導下統籌謀劃布置一樣,保供工作同樣千頭萬緒,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既要照顧居民日常所需,又要考慮病人、嬰幼兒、孕婦、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既要有順暢便利的供應渠道,也要有針對特殊需求設計的綠色加急通道。而保供體系的正常落地運轉,還需做好與其他防控措施的無縫銜接。再考慮到,不同地方的人口數量和資源稟賦的不同,維持這一供應體系常態化運轉,且不出紕漏,對于地方政府而言,無疑是不小的考驗。

所以,在城市保供工作中,借助市場主體力量,既是應然選擇,也是解題之道。此前,一些地方與平臺、大型超市聯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配套基礎設施完備、配送體系健全等方面的優勢,破解保供的難點、堵點問題,取得了實效,獲得了民眾認可,也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勝利。

當然,疫情肆虐期間,市場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還有賴于各項防控舉措的周全護佑。在落實好不同等級防控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給予市場主體更多“輾轉騰挪”的空間,也是對疫情防控如何更精準施策的考驗。

比如,如何在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對生鮮食品店、超市、藥店等實行差異化的防疫要求,如何打通物資配送“最后100米”,把生活物資高效便捷地運送到市民手里,可能還需有更精準的安排。

說到底,善于發揮市場力量,其實就是盡最大努力在防控疫情與保障居民生活所需之間做好平衡,這也可以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緩解當前的經營壓力,激發其生存活力。而如何讓市場的運轉效率嵌入整個城市的保供體系,除了前期的縝密制度設計,還需在常態化運轉過程中,不斷調整、打磨,隨時打通堵點,確保順暢銜接,讓每份生活物資順利抵達民眾家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