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10:11:43
來源:今報在線
眾所周知,拳擊比賽具有較高的風險,而更讓人擔心的還有拳手的后遺癥。據調查,70%以上的拳擊手在退役后或多或少都有帕金森的癥狀,拳王阿里(Muhammad Ali)就是一位典型的帕金森綜合征的病人——
拳王的一生,與帕金森癥搏斗32年
作為世界拳壇的絕對傳奇,拳王阿里曾在20年間勇奪22次重量級拳王稱號,堪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琦玉老師”。他被譽為重量級拳擊領域有史以來最接近“神”的選手,雖然已于2016年6月3日去世,但他創造的奇跡仍然影響著很多人。
阿里拳風剛健,身姿極為靈敏,然而靈巧如他,也不是每次都能躲過對手的拳頭。事實上,阿里的頭部受過29000余次重擊,他于1981年12月11日宣布退役,后不久患上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這不僅殘酷地剝奪了拳王健步如飛的運動機能,也使他口齒含混,書寫困難[1]。
阿里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他在生命的最后32年中全神貫注地與帕金森氏病搏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拳王阿里雙手顫抖點燃火炬臺,也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最感人的場景之一。
帕金森癥有多可怕?不止是“手抖”這么簡單!
對帕金森癥病患而言,扣扣子、穿衣服、端碗吃飯等簡單自理的生活技能都成為奢求,并發癥還包括嗅覺減退和睡眠異常。沉重的社交壓力隨之而來,許多病患都患上了深度抑郁。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帕金森氏病相當罕見,似乎只有上了年齡的人更容易發病。但歷史上患有帕金森氏病的名人并不少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影星凱瑟琳·赫本和邁克爾·J·福克斯、考古人類學學者張光直、美國前總統里根及克林頓等。
有數據指出,這種疾病在老年群體中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中名列第四,6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約為1%,全球的帕金森病患數以千萬計。這種疾病的病理過程已經比較明確,是因為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障礙、免疫異常或興奮性神經毒性等導致中腦黑質區多巴胺神經元變性,因此一旦患上帕金森氏病,便只能盡量延緩其病程,而不能逆轉。
臍帶血研究不斷突破,治療帕金森癥是否可行?
多年以來,帕金森氏病始終是醫患談之色變的惡性疾病。在上世紀90年代曾有胎腦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案例,已經證實干細胞療法的可行性。
干細胞療法在抗衰除皺、修復關節、3D打印類器官等領域的成功已經從多方面證實其重建、修復及改善變異受損神經通路的效果,來自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的Florian Wegner教授及其團隊在2014年成功的采用臍帶血來源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進行體外培養獲得了多巴胺能神經元,并發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干細胞研究及療法)上。
Florian Wegner教授團隊在2015年《Cell Transplantation》雜志上發表了后續研究結果。他們嘗試將臍血來源的iPSC通過在帕金森綜合征小鼠體內的紋狀體部位進行移植,并在移植21天后的檢測中發現小鼠體內含有2倍于移植細胞量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這表明通過臍血來源的iPSC誘導分化成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可以在生物體內正常生存。
臍帶血是人類不可多得的生物資源,其中蘊藏著可以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和難治性疾病的生命密碼,而該研究表明采用臍帶血作為細胞來源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是有希望的。
打倒“帕金森”,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妻子為丈夫預備生命的保險
臍帶血作為生命護城河的觀念在近年來逐漸風行,中國拳王、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參加《媽媽是超人》的節目時,也透露了一件小秘密:在生小兒子鄒明浩時,她偷偷跟醫院商量好,保留孩子的臍帶血,以備不時之需,“醫生說臍帶血可以長久保存,以后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隨時取用。”
臍帶血是新生兒獻給人們的珍貴禮物,而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想要留存孩子的臍帶血其實并不麻煩,我國執行“一省一庫”原則,國內批準了七家正規的臍血庫“北京市臍血庫、廣東省臍血庫、山東省臍血庫、上海市臍血庫、四川省臍血庫、天津市臍血庫和浙江省臍血庫”,以服務大眾,提供儲存服務,七家臍血庫均具備良好的技術儲備和完善的存儲設備,能夠確保臍帶血的妥善存儲。
隨著醫學持續發展,還會有更多的難治病、罕見病會被攻克,如果您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當地存儲臍帶血的流程和資費,留下這份特殊的“生命保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