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之“藏”,有這些講究_全球通訊

2023-04-05 05:37: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書畫收藏的“收”,主要是解決鑒定問題,收什么、不收什么,多有人談及。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論及書畫收藏之“藏”。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將會功虧一簣。

書畫屬于紙絹類文物,紙絹類有機物的壽命有如俗話所說:“紙壽千年絹八百”,作為書畫的載體——紙絹到了一定的壽限,就會自然剝落或糟朽,這件藝術品就將隨之消亡。那么,如何延長書畫藏品的壽命,就必須以科學的方式進行保管。


(相關資料圖)

其一是保存材料。有不少收藏者錯誤地認為,應當用塑料布封存書畫的方式來防潮,將書畫鎖在保險柜里防盜。這樣的結果必定會導致書畫受潮、霉變,因為溫度的變化會導致相對濕度的變化,溫度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書畫的潮氣散發(fā)不出去,聚集在塑料布或鐵柜里,這是霉菌及書畫害蟲產(chǎn)生和繁殖的基本要素。一些收藏者將書畫密封在塑料袋里,又鎖在鐵柜里,經(jīng)過一個梅雨季節(jié)后,打開一看,全都起了霉斑。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請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專家來進行化學處理,降低損失。

較嚴格、規(guī)范的包裝書畫的手段是,以棉布制成的畫套或棉紙包裹書畫,將書畫置于木匣或木盒里,存放在木柜或木箱里,木材以樟木為最佳,用一般的木材也可以,但木材必須作過防蟲處理,在木匣、木盒里應放一些樟腦等天然植物制成的防蟲、驅(qū)蟲藥。這些藥物不得直接接觸書畫,必須用透氣性能較好的紙張包裹,以防藥丸揮發(fā)后留下痕跡,污染藏品。

危害書畫最常見的蛀蟲是蠹魚,學名毛衣魚,該蟲行動敏捷,在溫暖的房間內(nèi)終年可活動繁殖。成蟲耐饑能力強,無食可活300—319天。成蟲和幼蟲以纖維類材料為主,因此對繪畫類文物的危害很大,收藏者一定要重視害蟲的防治問題。在書畫的柜內(nèi)及周圍不要存放食物,防止昆蟲、老鼠接近文物。此外,還必須注意的是,如果立軸的地桿是用松木制成的話,必須經(jīng)過除油處理,否則滲漏的植物油會污染畫面。

其二是保存環(huán)境。主要是溫度和濕度及光照等。博物館保管書畫的最佳環(huán)境是恒濕恒溫,溫度在18攝氏度左右(正負為2攝氏度),濕度在55%(正負為5),這樣的溫濕度不易于蛀蟲及霉菌的生長。過高或過低的溫濕度都會對紙絹造成傷害。當然,家庭如果沒有恒濕恒溫的設備,其收藏條件很難天天達到這個標準,可將藏品柜、箱置于通風處,溫濕度不能差之甚遠,溫濕度的變化不能過大。保存書畫以無光為宜,尤其要避免紅外線和紫外線直接照射,因為紫外線能引起紙張脆化,使繪畫顏料退色,減少書畫的壽命。有些負面影響不是當時就能顯現(xiàn)的,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后才會出現(xiàn)。

另外,書畫的保存環(huán)境要保持潔凈,因為灰塵是一種固體微粒物,多數(shù)帶有棱角,飄落到書畫上,輕則磨損紙張表面的光澤,重則會使紙張表面劃傷。灰塵自身帶有酸堿等化學物質(zhì),它還會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形成帶有較強腐蝕性的顆粒物,如果飄落到書畫上,會腐蝕紙絹材料,加速其變質(zhì)過程。灰塵還是霉菌孢子的攜帶者與傳播者,如果含有這些霉菌孢子的灰塵落到書畫上,遇到合適的溫濕條件,霉菌就可能生長,從而對書畫造成危害。由此可見,對書畫保存環(huán)境的防塵、除塵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書畫保存環(huán)境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空氣污染物。最常見的環(huán)境氣體污染物有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它們均會影響紙絹的強度,使紙絹脆化。空氣污染問題不是孤立的,因此,書畫的保存應盡量遠離化工廠等易產(chǎn)生污染的地方,尤其不要在下風口。

其三是使用方式。書畫的使用主要是觀覽,通常,在家里盡量不要長期張掛百年以前的書畫,每年在秋日里懸掛三日,通風涼涼即可。經(jīng)過實驗,一張紙本繪畫懸掛在墻上的壽命大約20年,此后,就要靠不斷地進行修補使之“茍延殘喘”。百年以后的書畫每年以張掛數(shù)日為宜,千萬不要讓太陽直射畫面,室內(nèi)照明用無紅、無紫的燈光為佳。如果是鏡框裝畫,在潮濕季節(jié)要注意是否起霉斑,一旦發(fā)現(xiàn),可請博物館的專業(yè)人員處理。

南宋趙希鵠是趙匡胤的第九代孫,他在把玩古書畫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著成《洞天清祿集》(一卷),對觀賞古書畫提出諸多的環(huán)境要求,如展玩古畫應擇干爽之日,室內(nèi)不可焚香,“一屋止可三四軸,觀玩三五日,別易名筆,則諸軸皆見風日,決不蒸淫。又輪次掛之,則不令惹塵埃……用馬尾或絲拂輕拂畫面。……一畫前必設一小案以之。……”充分體現(xiàn)出一位貴族享受藝術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優(yōu)雅和精細,書中關于保護和裝裱書畫的經(jīng)驗之談一直沿用至今,作者還專事記述了諸多名家用印的規(guī)律和特點及作畫的一些妙法。

其四是登錄。登錄的形式因人而異,個人收藏書畫,超過10件就應當進行登錄管理,登錄的12個要素是作品的編號、時代、作者、名稱、質(zhì)地、尺寸(包括內(nèi)外尺寸)、來源、畫心狀況和裝裱狀況、鑒定意見、發(fā)表和參展記錄、存放地、照片等。一旦遇到意外,這些記錄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單位收藏在此基礎上的信息應當更多一些,如修復記錄、展示記錄、借閱記錄等等,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份完整的檔案,必須賬本、卡片、實物一致。目前,電子信息手段已十分普及,均可以電子賬和紙本賬并用。

所有紙絹類文物和檔案的保護、使用方法在原則上是基本相同的,可舉一反三,因為其材質(zhì)是一樣的。

文/余輝(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