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5:51:33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修復前
(相關資料圖)
修復后
經過云居寺文物管理處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6年努力,云居寺第一階段文物修復完成——468冊明代紙經古籍、500件清代御制木經板得到保護修復。
國寶“生病”
幾十頁紙經粘在一起像板磚 一碰就掉渣
在云居寺中,珍藏著1.4萬余塊石刻佛教大藏經、2.2萬卷明代紙經、7000余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吳夢麟對記者說,這些文物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被業內稱為“云居寺三絕”,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相比于石經,紙經和木經板更容易受到歲月侵蝕?!痹凭铀挛奈锕芾硖幹魅瓮醯密姼嬖V記者,幾百年的時間里,紙經和木經板本身已經出現了老化,再加上早期幾經輾轉、保存環境不好,這些國寶陸續出現了水漬、殘缺、斷裂、蟲蛀、霉害等多種病害。
“紙經里病得最重的古籍,幾十頁紙粘在一起,硬得像塊板磚;木經板的情況也不樂觀,個別的甚至出現了糟朽和斷裂,輕輕一碰就掉渣……”王得軍說,看到國寶這個樣子,非常痛心,“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就是要把它們守護好?!?/p>
2016年7月,云居寺文物管理處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啟動關于紙經、木經板的科學化、規范化研究保護工作?!斑@就像‘摸著石頭過河’。”王得軍說,文物修復不同兒戲,沒有充足的基礎病害研究,即便再資深的專家,也不敢貿然啟動修復。
此后三年,云居寺一方面派專人守護這些已經“生病”的國寶,另一方面配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胡東波教授團隊,抓緊時間調查文物病害,核實基本信息、觀察記錄保存現狀、調查研究文物病害特征及成因、進行相關分析檢測……研究發現,紙經的病害主要是水漬、污漬、褶皺、折痕、變形、變色、粘連、微生物損害、字跡模糊等;木經板的病害主要包括裂隙、殘缺、糟朽、斷裂。
針對病害情況,專家們編制了文物保護修復計劃書和實施方案。2018年4月,修復方案得到了北京市文物局的批復。在正式修復啟動前,云居寺還進行了試驗性文物修復,來自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的專家,指導和幫助修復團隊確定具體操作方法和各步驟需要達到的修復效果。令文物保護工作者興奮的是——紙經和木經板的修復工作爭取到了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
紙經修復
揭經頁大氣兒都不敢出 空調不能開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胡東波教授對記者說,古籍修復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珍貴歷史文獻,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不是單純追求紙經、木經板修復后的完整和美觀。
“干這行,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必須耐得住寂寞。心無雜念,才能把事情做好。”紙經修復師劉亞昭說,云居寺修復的這批紙經都是明代古籍,歷經幾百年時間的洗禮,發黃的紙張脆得像干枯的楊樹葉,“很可能修復室空調的風大了點,或者工作臺旁邊快步走過一個人,甚至修復師出口大氣兒,它就碎了?!币虼?,修復室安裝的是高性能的空調系統,做到室內恒溫恒濕的同時,還不能有明顯的風吹向工作臺。修復師也自覺養成好習慣,不僅走路放輕腳步,工作時還要戴上兩層口罩。
工作人員正在修復木經板
根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制定的方案,需要修復的紙經,首先用熏蒸法進行滅菌殺蟲,然后由修復師手工揭經頁?!斑@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讓人緊張的?!眲喺颜f,揭經頁之前,自己習慣先到窗邊喝口茶,之后深呼吸,調整好狀態再坐到工作臺邊,戴好手套口罩,左手輕輕按住經書,右手拿起小鑷子緩慢翹起經頁的一角,“這時候手得穩,不能哆嗦,還得默默感受經頁受力之后的反應,要是感覺紙張要碎了,就得立即停下,換個角再試?!币驗檫^于保持專注,劉亞昭的額頭常常冒出汗?!斑@時候我也不敢擦,只能請身旁的助手來,就像醫生給病人動手術一樣。”劉亞昭說。
揭經頁完成之后,這頁紙經還要進行脫酸、污漬清除、配紙、染色、噴水壓平等多個步驟,每一步都要修復師人工完成。而且,一頁紙經的修復必須一次性完成,所以這張紙經的修復工作一開始,就不能停下來,遇上粘連、蟲蛀、霉害較為嚴重的,修復師在工作臺邊一坐就是大半天,經常趕不上午飯,直到處理完成,才能喝水、吃飯。
木經修復
自制竹片刀避免損傷國寶 墨渣染黑指縫
木經修復師邵婧雯的工作場景有點“臟”——原本透明的橡膠桌墊,已經被墨渣染成了黑色,工作時穿著的白大褂,下半部分也都是黑的。“這都不算什么,修復木經板的時候,我指甲蓋里都是黑的。”之所以有這么多墨渣,就是因為云居寺修復的這批木經板曾被用作印刷雕版,上面有很多印刷時殘留下來的厚厚的墨。修復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修復師手持竹片刀,順著字與字之間的空隙,細細地剔下沉積了數百年之久的墨渣。
為了避免修復過程損傷國寶,修復師們根據專家建議,自制了竹片刀。選取一小段長20厘米左右的竹棍,把一頭磨得又扁又鋒利,剛好能插進字與字的縫隙中?!澳窘洶宥际抢婺景?,梨木柔軟細膩,適合雕刻,但如果我們用金屬刀具,很容易把木經板剮傷。剔墨的時候,尤其需要合適的工具。”邵婧雯說。
文物修復講究三個原則:一是可還原性,修復完的物品還能還原回之前的模樣;二是可識別性,即能看出哪里修復過;三是最小干預,盡量保持文物的原貌。具體到木經板的修復,則可細分為干式清潔、殺蟲滅菌、移除前人不當修復、濕式清潔、拼接、加固、變形處理等多個步驟。
邵婧雯舉例,像木經板面有斷裂、缺失的地方,如果上面有文字,就不會去做補配的工作,保留斷面。修復時,粘接木經板所用的材料也具有“可逆性”,這些膠、膩子都可通過加熱等手段清理掉,盡量不影響未來文物可能的修復?!皠側胄袝r,師傅就說過,這工作絕對不是一勞永逸。等往后技術更加發達了,后人想再修的時候,必須可以輕松把這些膠、膩子取下來?!鄙坻忽┱f道。
云居寺紙經、木經板第一階段文物修復完成,意味著針對這兩類古籍的修復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修復方案。修復團隊積累的豐富經驗,也將幫助他們更好地修復其它珍貴文物。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