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10:52: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被網絡PUA了
人類為了擺脫網絡侵占生活已無所不用其極。最近的一個詭異故事是,在法國西南部海灘小鎮梅桑日,網絡白天平安無事,一進入深夜3點就會莫名其妙自動切斷,每日如此,循環往復。
鎮上有1000多名居民,夜不能寐須上網沖浪者有之,深夜斷網自是百爪撓心。有關機構派專員赴現場調查,才發現始作俑者是位憂心忡忡的父親——疫情期間,孩子熬夜沉迷游戲,他無計可施干脆買來網絡信號干擾器。
沒想到干擾器的作用范圍,比賣方描述的大得多。這位父親因犯破壞通信罪,將面臨最多半年的監禁及3萬歐元罰款,還要承擔相應的調查費。
別光笑父親用勁兒過猛,事實上,人們早被網絡PUA了。大數據和算法讓它足夠聰慧到不斷地研究你,推出私人定制的專屬信息。人們將沉迷的原因內化為自制力不足,但臉書前平臺運營經理桑迪·帕拉吉拉斯說,這是從開始就設計好的圈套——手機里花花綠綠的軟件就是為了盡可能多地占據用戶時間。未讀消息會顯示成明晃晃的紅點,逼死強迫癥。
有學者稱,手機成癮是21世紀最大的成癮問題。最開始,是看似“自控力弱”“易被誘惑”的年輕人被網絡綁架,后來,自詡成熟清醒的中老年人也沒法獨善其身。年輕人頂著黑眼圈兒熬夜互拋表情包斗圖,中老年人則執著于清晨傳遞花樣雷同的早安雞湯問候。
這是屬于21世紀的獨有儀式,大多數人每日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上網刷手機,閉上眼之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有研究表明,普通成人每天要看手機60至110次。人們把這個連接著世界的智能工具,握在手里,揣在兜里,塞在枕頭底。它陪你時間最久,最了解你的喜好,記得你的秘密。
于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每天都在上演——友人相聚,最尷尬的就是你明明坐在我眼前,卻在埋頭刷手機。原本有一肚子話要說,左顧右盼后發現自己沒網絡有吸引力,頓時喪失分享欲,也跟著舉起手機。
網絡消弭了時間和空間的鴻溝,卻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同出游,人們忙著拍照P圖發動態,盯緊更新的評論和點贊。回家過年,一家人齊刷刷地低頭忙活自己的手機,打開的電視僅僅充當背景音。
如今,吃喝玩樂都能靠網絡解決,上線不僅僅是休閑娛樂,更是為了參與生活。疫情將人和網絡捆綁得更緊密,人們只需在屏幕那端一番操作,就可居家與會、辦公、考試、看病。
與此同時,沒人敢瀟灑地告別網絡幾小時。網絡信息的供給似乎沒有盡頭,短暫的喘息約等于out。工作24小時待命,沒第一時間回復消息,可能會被打上不靠譜的烙印。一個人總也不更新社交動態,人們猜他遇到了什么不順心,或者死了。
不少人都立下過幾小時不碰手機的雄心壯志,后來也都羞于提起這檔子往事。有人拿起手機為查一則信息,結果左刷刷右玩玩,十幾分鐘過去才猛然想起最初的目的。人們的時間被分割成碎片,逐步喪失延遲滿足的能力及專注的創造力。
別說人類沒有抵抗網絡和手機的決心。洛杉磯一家餐廳曾推出為顧客代管手機服務,埋單時將給9.5折優惠;有網友發起“手機疊疊樂”活動,號召大家聚會時先碰手機的要交罰金。
不過,一些聲勢浩大的告別還是與手機和網絡脫不了干系。有人在朋友圈打卡背單詞進展,本是為了學習,可每日發布動態的習慣已難戒掉。有人大聲宣告自己要擺脫手機,具體的操作是下載一個限制使用手機時長和功能的App。
這場和手機的博弈里,人類休想占上風。越來越多“教你如何放下手機”的文章冒出來,似乎展示了人們的堅決,可底下的留言卻雷同,“我就是用手機在看這篇文章呢”。
王景爍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