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雙柳長江大橋實現先導索過江

2024-10-22 14:11:54

來源:中新網湖北

10月18日上午,在武漢雙柳長江大橋施工現場,伴隨著“起飛!”指令,一架無人機載著先導索飛過江面,僅僅10分鐘后,該橋南北兩岸主塔順利完成“牽手”,為大橋后續牽引系統施工、貓道及主纜架設奠定了基礎。

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G9906武漢都市圈環線重要組成部分,路線全長35.04公里,其中跨江主橋主跨1430米、寬50.5米,設計時速120公里,采用雙向8車道設計,是目前長江上在建的最寬鋼箱梁懸索橋,也是武漢“東大門”第一橋。

大橋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首要任務就是搭建一條臨時施工便道,俗稱“貓道”,方便主纜系統以及整個上部結構施工,而先導索便是用于架設貓道和主纜的“開路先鋒”,為相關作業提供基礎條件。雙柳長江大橋先導索設計長度1470米,建設團隊考慮到大橋所處位置水域開闊、航運繁忙,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進行了多次方案比選和專家論證,最終選定用對長江航道影響最小、施工效率最高、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無人機牽引過江的施工方案。

為保障先導索順利過江,擔負本次施工任務的中交二航局項目團隊召開了多次施工部署會,預先對先導索的重量、垂度、牽引力、配重等關鍵數據進行了細致周密的計算。最終,項目團隊決定采用荷重62千克、飛行續航40分鐘的六旋翼無人機進行牽引,使用直徑2.5毫米、重量僅為6千克的輕質高強度迪尼瑪繩作為先導索。同時,還為先導索配備了5千克重的配重卸扣,防止江面起風導致繩索晃動影響無人機牽引。

架設期間,黃石海事局對施工作業水域實施了臨時交通管制。兩岸分別用無人機順利完成先導索過江任務,隨后用“小繩拉大繩”方式,通過來回多次置換牽引索的方式,利用16噸卷揚機由細到粗,最終完成直徑2.5毫米迪尼瑪繩到36毫米鋼絲繩牽引索的架設。

“架設完成后,我們計劃在兩個月之內完成牽引系統、貓道承重索架設等施工工序,力爭在年底實現貓道成功架設,為明年主纜架設施工安全、順利地開啟提供充足條件。”湖北交投雙柳橋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汪西華介紹道。

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是武漢都市圈和武鄂黃黃一體化的重要交通硬支撐。項目建成后,新洲到鄂州行車距離由一個半小時變為5分鐘,有利于發揮交通先導支撐作用,加快武鄂黃黃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支撐湖北“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實施。同時,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的快速通道,完善和提升物流樞紐功能,促進“光谷”“星谷”聯動融合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