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09:47:03
來源:遼寧日報
丹東市欣時代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資料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位于丹東的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抓緊生產趕訂單。 本報記者 王盧莎 攝
記者 王盧莎
核心提示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
正月里的丹東,奏響了項目建設的最強音。1月28日,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丹東市召開全市“項目年”暨專項工作表獎大會。這是丹東市貫徹省委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大決策,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的具體行動。
2023年,丹東市計劃全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600個以上;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330個以上,力爭實現400個;全年謀劃儲備重點項目600個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力爭實現增長20%。
時間緊、任務重,丹東市早謀劃、早部署、早推進、早落實、早見效,以量多質優的項目群支撐經濟企穩回升、高質量發展。
奮楫啟航 穩中有進
過去一年,異常艱辛、殊為不易。特別是在項目建設最緊要、最關鍵的階段,丹東市上下“撐傘干活”、負重前行,項目建設半程發力、困境逢生,實現了難中有為、干中有成、穩中有進。
過去一年,全市開復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340個,開復工率10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2億元,其中,東港市、鳳城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分別完成87.8億元、62億元、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4.3%、22.7%,有力支撐地區生產總值實現正增長,是撐起全市項目建設的“頂梁柱”。
過去一年,丹東市將“項目管家”制度與市級領導包扶制度相結合,按照行業領域成立由副市長牽頭的工作專班,實施“網定格、格定責、責定人”的網格化推進機制。全年謀劃包裝儲備項目1298個,其中,儲備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85個,特別是有97個項目列入省若干重大工程,并全部實現當年立項、當年開工建設。
過去一年,丹東市園區承接項目能力持續增強,全市17個“園中園”建設均取得積極進展。其中,江灣工業園區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問題,企業擴產擴能欲望強烈、動作迅速;前陽精細化工產業園區獲得省級認定,突破了丹東市化工業發展的“產業天花板”,夯實了丹東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去年,全市工業園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9億元,落地億元以上項目增長31%,主營業務收入達381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8%,園區發展上交了一份高質量的“成績單”。
過去一年,丹東市“線上線下”雙線作戰,讓項目洽談“不斷線”、招商引資不停步,全年開展招商活動238次,落實項目413個,實際到位資金337.2億元,增長10.2%。
特別是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將科技招商貫穿全年招商主題主線,簽約落地科技項目21個,為歷年之最。重大項目建設好戲連臺,這些大項目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效益強,為丹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項目建設中打破慢節奏、鎖定提前量、保持好勢頭,一場以忙起來、火起來、干起來為主題的“冬季會戰”,成為當下丹東廣闊大地上最動人的場景。
錨定目標 提前謀劃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是推動丹東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的關鍵之年。丹東市上下清醒地認識到: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今年是首戰之年,抓項目、促投資,是首戰之需、首勝之要。
兜底預期目標、錨定奮斗目標,搶項目、搶時間、搶進度,提升項目建設的“現場感”“形象感”“變化感”。2023年,丹東市以項目建設的宏大場景,確保“項目年”工作有大進展、大突破。
按照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丹東市扎實推進一批高質量項目,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提供強力支撐,確保開放型城市、創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東港市明確表示,要以“拼”的干勁、“搶”的狀態、“爭”的力度、“實”的作風,確保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6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6個;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突破百億元大關;確保引進域外內資、實際利用外資、向上爭取資金增長10%以上。
鳳城市實行“重大項目專班服務”制度,清單化協調解決項目難題,實施重大項目63個。全力推動總投資70億元的廟溝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確保一季度在建項目全部復工,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寬甸滿族自治縣發揮“項目謀劃專班”作用,從發展規劃中提煉項目、從政策支持中發現項目、從成熟產業中提升項目、從市場需求中尋找項目、從科研院所中定制項目。重點包裝推進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后勁的大項目促進發展。力爭謀劃包裝儲備項目150個以上,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0個以上。
新春伊始,正是項目謀劃的黃金期、籌備建設的攻堅期。丹東市堅持擴大有效投資不動搖,把項目建設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強引擎,圍繞工業、新興產業、服務業、生態環保、農業農村、城市建設等領域謀劃項目、推進建設,借助項目建設之力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實干為先 高效推進
丹東市以只爭朝夕的責任感按時間節點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如期竣工。
“全年計劃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38個,總投資70.3億元,逐個項目明確審批、落地、開工、運營等關鍵環節責任部門和推進時限。”振安區目標明確,措施到位。
振安區區級領導干部帶頭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推進機制,不斷壓實全鏈條責任、全力做好全過程服務,破解限制項目落地開工難點堵點問題,確保項目干一個、成一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
“今年,確保3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復工,固投增長21%。一季度開復工25個,全年力爭完成40個,努力實現固投增長26%的奮斗目標。”振興區緊扣主城區特點,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圍繞安東老街等特色街區建設,著力推進安東老街大街區、紅色旅游基地等服務業項目建設,做活做強萬達中央商圈、站前風情商圈、口岸商貿物流商圈,力爭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4%的奮斗目標。
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全力打造丹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重點抓好投資3.5億元的遼港集團泊位碼頭升級改造、2.3億元的臨港集團污水治理、1.5億元的華能光伏制氫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41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復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內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等指標增長10%以上,推動在國家級榜單中排名進位。
元寶區制定“區級領導+包保部門+屬地單位”聯包聯保責任機制和“領導包保+專班跟蹤+定期調度”工作推進機制,抓實新開工項目按標準入統,抓實復工項目入統質量,實現首月首季開門紅,確保一季度開復工率達40%,完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的目標任務,力爭實現增長29%。
作為丹東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陣地,2023年,丹東高新區將全力以赴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圍繞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謀篇布局,堅持項目為王、創新引領、深化改革、優化生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鴨綠江創新引擎、東北亞開放極點”為目標,推動丹東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發展為先,項目為重,落實為要。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項目建設已成為丹東發展的命脈、城市挺起的脊梁、生態改善的抓手、幸福提升的支點。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丹東市將以決戰的姿態、必勝的信心,力保首戰告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