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海晏:聚青春才俊 譜鄉村振興新篇

2025-01-09 14:33:00

來源:中新網青海

在海北州海晏縣這片紅色故土上,一張2024年公開選聘優秀大學生到村任職的公告,如同一顆投入靜湖面的石子,在各個鄉鎮、村務公開欄、村組網格群中激起層層漣漪。這則公告,宛如深情的呼喚,觸動了無數心系家鄉游子的心弦。

他們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與建設家鄉的熱忱,如歸巢的春燕,被這聲聲召喚牽動著、鼓舞著,紛紛踏上歸鄉之路,為家鄉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人才的培育,是一項需要耐心與恒心的長期工程,如同精心雕琢一件傳世珍寶,需經歲月的打磨與考驗。海晏縣深知,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化村級后備人才培育計劃的號召,海晏縣以黨建為引領,全面布局,多管齊下,著力拓寬村干部來源渠道,吸引和激勵更多社會優秀人才返鄉投身鄉村建設。

通過全縣考錄計劃這一公正、公、公開的選拔機制,縣委組織部為海晏縣的鄉村發展注入了17股新鮮血液。這些優秀的大學生,將任職于海晏縣各鄉部分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書記助理崗位。海晏縣各級黨委政府迅速響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構建“嚴選擇優+規范管理+鏈條培養+量才使用”的科學選育管用模式。

這一模式,從人才的選拔源頭開始嚴格把關,確保選拔出的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強烈的服務意識;在管理上規范有序,為人才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過鏈條式培養,為人才搭建起持續成長的階梯,使其在不同階段都能得到針對的培養和鍛煉;最終,根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合理安排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一系列舉措,旨在精心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親農民”的村級后備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事業奠定堅實的組織保障,讓鄉村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續航有力。

海晏縣深刻認識到村兩委班子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始終將優化干部結構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在人才配置過程中,海晏縣全面深入地梳理各村的產業類型、村情實際以及鄉土人才等特點,進行系統的整體優化排列。通過精準分析各村的優勢與需求,合理調配人才資源,讓每一位村兩委成員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最大效能,實現團隊協作的“1 + 1>2”的理想效果。

同時,海晏縣將優秀人才儲備視為鄉村振興的根本大計,堅持長遠規劃與時發展相結合的策略。在人才選拔和培養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村兩委班子的年齡構成、別比例等因素,力求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充滿活力的干部隊伍。通過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持續提升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村級“全鏈條、全周期、全維度”的”的用人機制,為鄉村振興事業鑄就堅如磐石的戰斗堡壘,讓鄉村發展的根基更加穩固。

海晏縣始終秉持人才因“才”入村的原則,將人才視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點睛之筆”,致力于實現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共同成長、互利共贏。

為了讓優秀到村任職的大學生能夠盡快融入鄉村生活,深入了解村情實際,海晏縣精心組織見面會,并安排他們列席鄉級人代會。通過這些活動,為大學生們清晰點明目標任務,明確工作紀律,幫助他們迅速找準工作方向,為融入鄉村生活、開展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海晏縣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在鄉村振興的探索之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出現一些錯誤和失誤在所難免。海晏縣對優秀到村任職大學生在自我革新、摸索探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盲目求全責備,而是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允許他們在實踐中犯錯、在失敗中成長。這種包容的態度,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們的干事創業熱情,讓他們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創新,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大“新引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