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這項數據掉到只有0.7%后,對騰訊意味著什么?

2022-11-19 21:38:15

來源:騰訊網

11月16日,騰訊發布了2022年Q3財報,除了外界較為關注的業務營收外,騰訊還披露了未成年人游戲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7月,騰訊游戲旗下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同比大幅下降92%,占本土市場總游戲時長比例僅0.7%。


(資料圖片)

這是騰訊在830新政后,又一次在未保方面創下“新低”。但其實說是“新低”也有些不妥,如果你經常關注騰訊在未保方面的成績,會發現自去年9月830新政實施以來,騰訊游戲占本土市場總游戲時長的比例就長期保持在1%以下。

也就是說,此次的0.7%與其說是新低,不如說是騰訊游戲的常態,這一方面說明騰訊在落實830新政上成效顯著,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從最初的逐步改善,到如今已經基本解決核心問題;另一方面,也恰恰反映出騰訊已經在未保領域形成了一套可持續的方法論。

不止于新規,“騰訊式未保”比行業多走了幾步

不可否認,830新規的實施對于游戲行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能夠引導游戲行業朝著更加有序的方向發展。但如果從更大的視角去看待騰訊的未保工作,會發現其早已超出了規定的邊界。

為了防沉迷效果,騰訊不斷在游戲內引入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尤其是在人臉識別環節,騰訊更是率先啟用金融級別的驗證標準,在登錄和支付環節對疑似未成年人帳號進行甄別。

從數據上看,騰訊游戲的人臉識別措施對未成年人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寒假期間(1月17日-2月15日),平均每天有792萬個未成年人賬號在非可玩時段嘗試登錄騰訊游戲而被攔截。

與此同時,平均每天有940萬個未成年人帳號在登錄環節,4.3萬個帳號在支付環節觸發了人臉識別。其中因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登錄環節有約74.17%的賬號被納入防沉迷監管,支付環節有約77%的賬號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盡管這些硬性措施的推出能很大程度降低未成年人游戲時長、消費,但眾所周知,硬性措施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往往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即便是不斷推出更嚴格的管理措施,結果很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此,騰訊除了在硬性保護層面不斷推陳出新外,也在游戲之外強化軟性措施,希望以更全面、高效的方式,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看待游戲與生活,激發其自覺性,從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

在家長端,騰訊就多次升級了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一方面設立了未成年人游戲客服專線,除了受理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申訴,另一方面還配備了具備家庭教育、心理學資質的專家客服,針對孩子網絡、家庭教育問題,免費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教育輔導服務。

除此之外,騰訊還圍繞未成人保護推出專屬公益實踐活動。比如去年9月由騰訊成長守護、騰訊游戲、騰訊SSV聯合推出的“智體雙百”公益計劃,就旨在發揮騰訊在互聯網技術上的優勢,幫助偏遠地區的未成年人體驗前沿科技和提升體育素質。

該計劃為城鄉孩子提供了100間“未來教室”和100個“未來運動場”。這些場地不僅匹配硬件措施,而且還同步配備課程、師資培訓、體育比賽等系列軟件服務??梢哉f,“智體雙百”計劃在科教和體育兩方面都給予了鄉鎮學校有力的支持。

從成績來看,截至2022年10月,騰訊“智體雙百”計劃已累計落地20間“未來教室”和19個。其中,“未來教室”了覆蓋全國9省,學生參與超過13.96萬人次。而“未來運動場”則覆蓋了全國8個省/自治區,開課惠及超5萬人次。

可以發現,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上,騰訊并沒有止于要求,而是一方面通過技術等硬性手段,最大限度防治沉迷,另一方面借助軟性手段,豐富未成年人的認知和生活,這種軟件兼施的方案已經遠遠高于 “一禁了之”的程度。

得益于此,騰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據2022年6月最新數據顯示,騰訊游戲的未成年人用戶活躍賬號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6.15%,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占比也持續穩定在1%以內,未成年人保護的核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避免陷入負和博弈,不要只依賴技術

實際上,即便是有高精度的人臉識別技術,也保不準會出現有不明真相的家長主動為未成年人刷臉解鎖的“孤例”發生——未成年人保護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難題,僅靠技術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謂的游戲沉迷問題。

像叫家長“代實名”“代刷臉”,其實是未成年人逃避限制的常規操作。據伽馬數據《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用父母身份信息解除防沉迷是未成年人繞過監管的主要措施——42.8%的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

另外,據Niko Partners《中國年輕玩家》報告,自“最嚴防沉迷新規”出臺后,中國未成年人玩家減少了3900萬,剩下未成年人玩家中有71%每周游戲時間少于3小時。但是在調查中,仍有29%的未成年人玩家游戲時長超過規定的3小時,原因則是有82%的家長允許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戲。

雖然這些“代刷”事件屬于個別現象,但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其實是部分家長對于未成年人教育不足。作為“第一把關人”的家長若對未成年人的游戲行為不加以管控、甚至放縱,即便是技術上的防護措施做得再嚴絲合縫,也抵不住未成年人沉迷游戲、乃至過度消費的現象發生。

因此,家庭的教育和監管,究竟對防沉迷抱著怎樣一種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成年保護的成效。

結語:

不久前,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游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工作成效凸顯: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月活躍用戶數、消費流水等數據,同比都有極大幅度減少。

回顧過往,未成年人保護從未像今天這般,被外界高度重視。但好在,在830新政一周年后的今天,以騰訊為首的眾多游戲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游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然而,這并不是終點。隨著未成年人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逐漸成為共識,如何在游戲公司之外完善未成年保護方案,成為接下來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在這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究竟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值得期待。

關鍵詞: 財報這項數據掉到只有0.7%后 對騰訊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