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05:40:53
來源:騰訊網
集微網消息 眾所周知,元宇宙帶動的AR/VR是近年來消費類電子的熱點。與此同時,對于手機產業鏈眾多企業而言,在智能手機終端市場需求不振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都在尋找新的市場,除了傳統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以外,其中AR/VR市場同樣是眾多產業鏈企業追求的新領域。
例如手機產業鏈龍頭之一的歌爾股份,其就是AR/VR市場的受益者!近來,從智能手機、IoT硬件起家的重慶藍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岸科技”)提交了IPO招股書,其通過搭上Meta使得其近些年來業績大增,不過,也正是由于Meta,其2022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則快速暴跌,對于該公司而言,可謂成也Meta敗也Meta!
Meta助力 藍岸科技業績喜迎高速騰飛
(相關資料圖)
據IPO招股書介紹,藍岸科技是一家定位于智能硬件產品研發創新的技術服務型企業,主要面向國際市場,致力于為全球智能硬件品牌企業及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創新智能硬件產品整體研發服務,將產品構思轉化為可量產的產品工程技術解決方案。
其從承接客戶的產品構思及主動推廣產品參考設計方案開始,經過軟件開發、硬件設計、結構設計、系統定制開發、量產工藝設計等,形成定制化的產品研發成果,同時根據客戶對產品的量產需求,依托定制化的研發成果和外部電子制造供應鏈資源組織外協生產,并向客戶交付量產產品。
公司目前已形成覆蓋IoT智能硬件(包括VR/AR設備、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移動終端設備(包括智能對講機、三防智能手機等)等多品類的智能硬件產品組合。
客戶方面,藍岸科技已與多家全球知名智能硬件品牌企業及科技創新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Meta、Reliance、Luxottica擁有Ray-Ban雷朋等品牌眼鏡)、Motorola、Flex、Relay、Vayyar、Bullitt、Orbic等。
從業績方面來看,2019-2022年第一季度,其營收分別為2.38億元、2.79億元、6.94億元、0.41億元,相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23億元、0.7億元、0.014億元,由此可見,在這段時間內,其實藍岸科技的業績波動非常大。
細分來看,藍岸科技的營收結構主要分為研發服務收入和產品銷售收入,其中研發服務收入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產品銷售收入主要分為IoT智能硬件和移動終端設備兩大領域,產品銷售收入從2019年到2021年都處于高速增長中,移動終端設備整體也處于增長中。
可以看出,其實藍岸科技從2019-2021年,整體業績增長非常快,尤其是2021年,營收從前一年的2.76億元增長到6.87億元,而增長如此之快的原因則在于其新增了大客戶Meta。
2020年藍岸科技新增第一大客戶Meta,當年為藍岸科技增加1.17億元的營收貢獻,占其總營收比例高達42.04%,到了2021年,進一步貢獻了4.83億元,占其總營收比例也提高到近70%。
但是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可以明顯的看出,其業績進入了低谷之中,單季度的營收只有4100多萬,而背后的主要原因則在于Meta。
據其表示,公司為Meta提供了多款智能硬件新品的研發服務并向其銷售相應產品,其中Oculus系列VR智能充電頭帶產品于2020年下半年研發成功并投入市場,該產品集中出貨且出貨量較大,使得公司向Meta的銷售金額較高,Meta也成為公司2020年度和2021年度的第一大客戶。
業績過山車背后 藍岸科技能否借AR/VR成功IPO?
實際上,對于眾多消費類電子產業鏈而言,近兩年來,如智能手機市場一直持續低迷,而PC、平板、TWS耳機、智能手機等產品也從2022年開始走下坡路,不可否認,AR/VR無疑是未來產業新的方向,只是從目前來看,仍需要時間去驗證。
從市場規模看,根據Statista數據,2020年全球VR/AR產業市場規模為38.9億美元,隨著元宇宙的興起及終端用戶對VR/AR接受度的提升,預計至2024年,全球VR/AR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1.9億美元。
從產品出貨量看,在VR領域,根據VR陀螺數據,2021年全球VR設備出貨量為1,110萬臺,較2020年增長65.7%,預計2022年出貨量將達到2,000萬臺,至2025年將超過1億臺。在AR領域,由于AR技術難度更高,產品成本及終端價格高,目前主要應用于B端市場,尚未形成大規模產品出貨。
根據VR陀螺數據,2021年全球AR設備出貨量為57萬臺,較2020年增長42.5%,預計2022年出貨量為110萬臺。未來,隨著光學、顯示等領域的技術突破,AR將進一步打開消費級市場,預計至2025年全球AR設備出貨量將達到4,800萬臺。
此外,據IDC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在頭部廠商線下零售的大范圍鋪設和線上營銷的強勢發力下,AR/VR市場整體出貨達58.6萬臺(AR出貨2.8萬臺,VR出貨55.8萬臺),消費者市場出貨占比持續提升。
通過上述數據其實可以看出,AR/VR整體的增速其實還比較快,但是整體的出貨量,從當下來看,其實并不是很理想,頭部品牌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且從當前來看,AR/VR距離市場真正爆發仍需要時間。
據PICO總裁周宏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覺得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但從長期角度看,我們是堅信并且自始至終持續投入,無論從技術和產品、內容還是用戶教育上都需要投入,只有長期的投入才能有機會達成普及式的爆發。”
他還強調:“VR真正走向更廣泛的大眾市場,本質上還是要靠內容和內容帶來的體驗去觸達。所以說我們需要廣泛地合作。但同時,在探索的階段我們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能力,需要把硬件的體驗、OS的體驗,交互的體驗與自身的內容創作進行非常快速地融合,才有機會探索出更好的整體的產品。”
簡而言之,無論是從VR硬件還是應用端等生態來看,其實VR距離市場爆發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當前頭部VR企業在消費類市場沖量不足的情況下,進一步向B端市場進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盡管藍岸科技目前已經通過Meta取得了一定的業績,但在這方面,其主要客戶也就只有Meta,這也導致其對Meta的依賴程度非常之高,如果除去Meta為其帶來的業績主攻,可以看出,其實藍岸科技的業績非常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一旦Meta的訂單受到影響,那么,藍岸科技的業績靠什么來支撐?(校對/鄧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