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19:55:47
來源:騰訊網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李強 北京報道
楊國福麻辣燙擬在港交所發行H股上市的申請已于10月10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準批復。批復內容顯示,核準楊國福發行不超過3.95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后,楊國福可到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了解,楊國福麻辣燙為楊國福夫婦于2003年創立(前身為“楊記麻辣燙”),作為東北麻辣燙品牌,楊國福舍棄了川渝傳統的重油重辣,轉而以骨湯等大眾更易接受的口味進行改良,借助加盟模式迅速鋪向全國,今年2月22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包括老鄉雞、鄉村基、老娘舅在內的多家中式快餐企業均已開啟上市之路,“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爭奪戰愈發激烈。
其中,2021年10月14日,浙江證監局披露輔導備案公示文件顯示,長三角餐飲品牌老娘舅計劃在A股IPO;2022年1月25日,川渝起家的鄉村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這也是鄉村基的第二次上市之旅;2022年5月19日,從安徽走出來的老鄉雞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區別于以新式茶飲們用虧損換市場,通過講故事最終實現快速上市的成長邏輯,這些中式餐飲品牌都經歷了十年以上的成長,一直以來現金流基本健康,且不沉迷與資本綁定,楊國福、西貝等品牌創始人甚至都曾公開展現過拒絕資本融資上市的態度。
但對于深受疫情影響的餐飲行業,傳統的老玩家們也開始重新思考與資本的關系。一方面餐飲經營受到影響,上市儲備“彈藥”是解決資金鏈問題的最快途徑,另一方面,借助資本的力量可以讓餐飲品牌迅速實現規模效應,打破瓶頸創造新的業務增量,維持行業地位。
餐飲界“雪王”
新茶飲賽道,令市場驚嘆的是,規模盈利雙收的竟是最下沉的蜜雪冰城:背靠大眾化市場,建立龐大的加盟店體系,做供應鏈生意,成為其他高端To C茶飲品牌羨慕而又無法望其項背的存在。
而同樣作為餐飲賽道中的下沉品類,楊國福可以說與“雪王”如出一轍:做供應鏈的To B生意。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門店總數已達5783家,其中自營店僅3家,5759家國內加盟店貢獻了超過九成的收入,供應鏈和加盟費則是楊國福的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向加盟商銷售貨品收入分別為9.77億元、10.00億元、10.58億元,占比分別為82.7%、89.8%、90.9%;加盟費及系統維護費收入分別為5841.6萬元、5543.6萬元、3873.8萬元,占比分別為4.9%、5.0%、3.3%。
在供應鏈產品結構上,自產貨品約占三成,主要是四川工廠生產的調味料,轉售來自第三方采購的貨品約占七成,包括調味料、食材、設備、包材以及統一制服和清潔產品等。
作為加盟制餐飲企業的競爭核心,楊國福也在積極自建工廠,進一步降低鏈路成本,提升利潤空間。從2010年開始,楊國福在哈爾濱、上海等地建立起10個常溫食材物流基地及23個凍品食材物流基地。2018年,楊國福斥資4億元自建研發工廠,研發中心的主要任務便是生產楊國福麻辣燙門店所需的麻辣燙底料、調味料以及自熱火鍋等零售產品。
在外部大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加盟模式的優勢也得以放大:品牌將標準化的單店模式外包,靠食材包裝掙錢,相應的門店經營成本和風險轉嫁給加盟店,從而實現“旱澇保收”。
因此,由于模式差異,疫情對于楊國福的影響要遠低于餐飲行業的普遍困境。
一方面,薄利是餐飲企業的“標配”。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快餐行業平均客單價為24.43元,整體偏低,許多快餐品牌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經營途徑,即便是在2019年,老娘舅、老鄉雞和鄉村基的凈利率也僅為5.4%、5.6%和2.5%。而隨著疫情不斷拉低翻臺率,這個數字更加“拿不出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國福的凈利率卻始終維持在20%左右。
同時,由于麻辣燙本身就是一兩個人食用的快餐,也有很強的外賣屬性,就餐方式相對靈活,受到疫情的影響也相對較小。根據招股書,2020年后,楊國福下調加盟費和系統維護費,希望能夠留住加盟商,意在對黃金店面進行“抄底”。
根據招股書,在2020年上半年國內零售、餐飲等行業均受疫情重創的情況下,盡管下游加盟商的經營壓力也傳導至楊國福,導致當年業績降低,但疫情穩定后隨即暴漲。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營收分別為11.82億元、11.14億元和11.63億元,同期楊國福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1.69億元和2.02億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6.63和114.9%。
因此在餐飲行業的“苦日子”中,楊國福還在進行著瘋狂逆勢擴張,2019年新開993家,2020年新開1475家,2021年前九個月新開970家新餐廳。在楊國福的開店規劃中,未來三年內,楊國福每年將以一千家門店的速度進行擴張,如果順利,也意味著兩年后楊國福麻辣燙會成為一家擁有近9000家餐廳的巨型企業。
資本故事的挑戰
春風得意的另一面,楊國福所面臨挑戰也非常棘手。
首先,加盟制餐飲企業對各個門店的管控能力有限,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更高。
而近兩年,楊國福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2021年7月,有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發現楊國福麻辣燙存在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繼續使用、用豬肺清洗容器等食品安全問題。楊國福發布致歉聲明,多家門店被依法責令整改、予以警告處罰。
同月,市場監管總局公開6起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處情況,其中就有楊國福麻辣燙,2021年10月,北京消協通報了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連鎖餐飲門店數量,楊國福麻辣燙排在第2位……
截至10月27日,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楊國福的投訴有超過780條,大量問題指向食品安全。
對于擴張階段的楊國福而言,尤其是上市階段,盡管資本急切想看到增長的市占率數字,但如果不能兼顧完善加盟管理規章制度,沒辦法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品牌和企業的未來發展無疑是埋下一顆暗雷。
另外,楊國福“賣貨”的To B主業缺少溢價、毛利低,且隨著門店密度的增加,增長天花板也會出現,尋找業務增量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為提高盈利水平,2021年初楊國福麻辣燙開拓了零售業務,在線上出售產品自熱食品以及火鍋底料等。在招股書中,楊國福表示未來計劃進一步發展零售業務,并稱之為“打破傳統消費場景限制,使我們具備進一步強勢增長的潛力”。
2021年1月,楊國福天貓官方旗艦店上線,店內鋪設麻辣燙自熱鍋、火鍋湯底料等品類,SKU數量較少,根據招股書,其零售業務規模還很很難支撐起新的增長點,2021年前三季度,零售業務貢獻3716.3萬營收,營收占比僅為3.2%。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3.7億元,隨著該領域技術更迭以及產品多元化發展,市場或將以20%的增幅持續擴容,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148.9億元。
自熱食品市場已成紅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市場上有350多個自熱火鍋品牌,既有海底撈為代表的傳統火鍋企業,有自嗨鍋為代表的新興品牌,甚至連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休閑零食企業都要插一腳,對楊國福來說,在這里尋找第二曲線遠非易事。
楊國福還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將擴充品牌組合,計劃在麻辣燙賽道打造副線品牌、在新市場建立新品牌或者與其他品牌打造聯名品牌。
目前,楊國福和張亮基本已經壟斷了麻辣燙市場,盡管也有一些差異化玩家,但二者之外內還沒有第三家門店超過1000家的品牌,?作為低消費餐飲的代表,副線品牌選擇低端化將明顯影響利潤,選擇高端化又大概率消費者不買賬,楊國福繼續在麻辣燙賽道打造副線品牌的難度很大。
餐飲上市潮起
過去兩年,國內餐飲行業迎來了投融資的歷史高峰。
據窄門餐眼統計,2021年,餐飲行業發生可供觀測的投融資事件達到近400起,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另有近百起投融資事件未公開融資金額。
在餐飲的投資熱中,中式快餐獨占鰲頭,不僅品牌林立,投資金額大,估值也水漲船高,尤其體現在“粉面類”的快餐品牌上,例如陸正耀創辦的“趣小面”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10億元,和府撈面沖擊IPO之前估值達到70億元……
未來兩到三年,隨著基金的到期,VC/PE尋求退出的迫切性也將愈演愈烈,這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快餐品牌沖擊上市。
而從餐飲企業本身來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餐飲行業的供應鏈、管理、連鎖能力等綜合運營能力并不健全,使得許多企業并不符合上市標準,而在近些年的連鎖化的發展態勢下,部分頭部品牌已經摸到了上市的門檻。
和弘咨詢CEO文志宏也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A股對于餐飲企業上市的要求比較嚴格,除了中式快餐,其他品類的餐飲企業也非常少,隨著楊國福、老娘舅、老鄉基等品牌在近幾年中逐漸成長起來,餐飲市場競爭進入到資本化階段,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整合更多資源,來應對外部的競爭和挑戰,
文志宏進一步指出,對于餐飲企業來講,目前上市的要素除了成長性之外,另一個關鍵點在于規范性,包括財務、用工等方方面面的規范。例如,由于餐飲行業顧客往往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造成餐飲行業收入確認方面存在較大的合規管理風險,也給財務造假營造了空間,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問題很容易成為上市的阻力,他預計未來五到十年,會涌現更多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上市。
關鍵詞: 楊國福麻辣燙沖刺IPO 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 楊國福麻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