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22:46:33
來源:騰訊網
蕉下能把一把傘賣到295元,但過去三年利潤率不足6%。
10月10日,蕉下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推進在港交所上市。
(資料圖)
以一把防曬傘發家的新消費品牌代表,有極高的粉絲復購率,也會被許多人質疑高價、智商稅。我們嘗試通過數據對比來描繪它的部分特征。
一把傘賣兩三百,為什么難賺錢?
以主要產品傘具為例,一把蕉下暢銷防曬傘售價在137-295元之間,與老品牌天堂傘對比,其定價高不少,天堂傘主流產品售價在100元以下,高端品也多在189元以下。與新興品牌對比,蕉下稍貴于VVC(128-178元),但低于另一新品牌Ohsunny(218-248元)。
能讓姑娘們愿意花上兩三百買把傘,蕉下的業績增長顯著,但卻過去3年賺的不多。
2019-2021年蕉下營業收入分別3.85億、7.94億、24.07億,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50%。這三年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968萬、3941萬、1.36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5.1%、5.0%、5.6%。
意味著賣出一把295元的傘,蕉下能有17元入袋。
原因是作為新品牌,蕉下營銷、銷售費用投入驚人。2019-2021年銷售費用分別為1.2億、3.2億、11.04億元,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0.4億、1.2億、5.9億元。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到達頂峰,高達45.86%(其中廣告及營銷費用率為24.4%),這在行業內處于很高水平。
對比同行兩家“大戶”安踏、迅銷(優衣庫)來判斷: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安踏的銷售費用率是33%-36%左右;近兩年迅銷的銷售與管理合計的費用率在38%-39%。
這兩家每賣出300元的產品,分別能有50元和35元入袋,比蕉下的17元高不少。
蕉下意識到了問題,臨近上市的2022年上半年節流,銷售費用開支為7.25億元,占收入的比例為32.8%,相比去年的46%大為降低,差不多是行業通行水平了;其中廣告及營銷費用驟降,占收入比僅有11.9%,相比去年砍半了。上半年公司收入達到22.11億元,有追平去年全年的勢頭,同時凈利潤猛增到4.03億元(調整后)。經營利潤率從6%左右大漲到19%。
錢花在了哪兒了?
蕉下的這些銷售費用都花在哪?以今年上半年經過“節流”改造的報表來看,每100元的產品,廣告花費12元,給電商平臺的服務費近10元,物流4元,雇員福利和人員成本5元多,其他還一些差旅、折舊等,合計花費接近33元。
蕉下在微博、小紅書等渠道大量內容營銷,通過直播、KOL種草、測評、軟文的組合打法,直接轉換成銷售額。小紅書上,蕉下有關的日記6萬+篇,和注重種草的美妝品類相近(花西子5萬+),而天堂傘只有區區1900篇。
從迪麗熱巴等一眾明星開始,蕉下癡迷于KOL,招股說明書中專門做了統計:199位百萬粉絲KOL帶來的45億瀏覽量。2021年,蕉下與超過597個KOL合作,也專門統計了粉絲數據,指出這些人在社交媒體有約“14億關注者”——這幾乎一個與中國人口同規模的數據。
最近兩年,蕉下與李佳琦多有合作,合作標的從防曬用品擴展到服裝鞋帽等新品類。2021年春夏,蕉下出現在李佳琦直播間11次。招股書中,蕉下統計了首位“關鍵領袖”為公司奉獻的銷售,沒有點名,但猜測大概率就是李佳琦。2021年與2022年上半年,這位“關鍵領袖”貢獻了1.19億和1.1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5%和5.3%。
2022年李佳琦的直播停頓了數月,對于依附于此的新品牌來說,未來銷售徒增不確定性。
花錢之處,除了在全平臺種草、與KOL合作,蕉下還與熱門影視IP合作,推出影視劇聯名款情侶防曬傘,實現引流、商業化。
當下對蕉下的質疑中,費用問題是一個關鍵點。上一個在天貓平臺通過KOL加持而爆紅、并走向上市的品牌是完美日記。在60%以上銷售費用率壓力下,目前還在關店、虧損中掙扎,股價從20美元到1美元過程中,多數市值身價已經無聲消散。
蕉下做對了什么?
在一個高度分散且薄利的市場,找準定位、滿足細分需求,迅速成長。
國內傘具生產集中浙江、福建等地,市場集中度很低,缺乏中高端品牌。生產傘具的企業有數千家,但年產值過億的企業只有31家,產值超過500萬元的也僅有200家左右,行業前四的市場份額也只有10%左右。國內鞋服市場也很分散,2021年前20大鞋服品牌總零售額規模占比僅15%。
2013年,蕉下推出雙層小黑傘,精耕防曬賽道。自2013年在天貓開設店鋪后,蕉下還相繼在京東、唯品會開店,廣泛布局線上渠道,旗艦店精美程度優于同行。
到2021年,國內防曬服飾市場、國內防曬服飾線上市場的前五位份額分別為15%、20%,蕉下占比為5%、12.9%。它在細分市場擺脫了同質化競爭,在高成長的差異化賽道站穩了。
公司創始團隊、管理層平均年齡不到40歲,創始人馬龍和林澤都是連續創業者,合作超過10年;管理團隊有消費品和互聯網行業雙重經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高,創始人兼CEO馬龍夫婦持有32.68%的股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澤夫婦共持有32.26%的股權。知名私募Sequoia Capital、蜂巧資本分別持股19.37%、6.96%。
和優衣庫類似,蕉下以輕資產模式運行,這是資本市場更青睞的模式。
目前公司產品制造交由上游OEM廠商,蕉下負責研發、設計、質控。公司的物流、倉儲等也是交由專業服務供應商。在渠道方面,公司采用以DTC(Direct to Customer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為主導,通過線上店鋪、電商平臺和零售門店觸達消費者。
蕉下的銷售渠道的“高速公路”修通以后,跑起了更多車(產品),如今產品包括傘具、服裝、配飾、 鞋履等,防曬、非防曬產品收入差不多是8:2。以2022年上半年數據為例,服裝、傘具、 帽子、配飾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6%、12%、23%、27%。
毛利率來看,帽子、傘具和配飾的毛利率都高于60%,服裝最低,不足54%。這一毛利率大抵符合行業水平,與安踏(55%)接近,但低于FILA品牌(69%)的水平。
蕉下讓同行羨慕的還有一點,DTC模式,過去數年大家都在改革渠道、提升DTC占比,來獲得相對較高的毛利率。蕉下近年來DTC收入占比基本維持在80%以上,而其他服飾知名品牌占比多在50%以下。
關鍵詞: 蕉下IPO種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