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資訊!37萬入伙費收割加盟商,主板IPO的蜜雪冰城逐漸“黑化”

2022-09-28 17:35:31

來源:騰訊網

有不少的門店商家在社交平臺抱怨說,蜜雪冰城裝修的物料,無論大小都得從蜜雪冰城的總公司進貨,而這些物料的價格一般要比義烏價來得高。至于一條街到底能開幾家蜜雪冰城,鄉鎮上需不需要那么多蜜雪冰城,這都不是坐在鄭州收錢的蜜雪冰城總公司的事。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胡扒依


(資料圖片)

· · ·

最近,“現制奶茶第二股”蜜雪冰城向深交所提交了主板上市的招股申請書。

與港股上市的“現制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不同的是,蜜雪冰城大多數營收和利潤來自旗下的加盟商,直營奶茶店并不多,這意味著蜜雪冰城并不需要直面殘酷的經營第一線。

但相比其他加盟制奶茶品牌,普通從業者們想要開出一家蜜雪冰城,需要花費37萬左右,代價并不亞于其他品牌。同時,面對上漲的原材料價格,蜜雪冰城并沒有選擇提高產品單價,而是選擇向加盟商提價,進一步壓縮了蜜雪冰城加盟商的盈利空間。

多方資料顯示,表面上憨態可掬的雪王,背后的生意經其實沒有那么簡單。

1.

/ 幾塊錢一杯的“雪王生意經” /

跟大多數草根創業的奶茶店從業者一樣,蜜雪冰城的創始人張紅超,從1997年開下第一家奶茶店開始,其實沒有太多的前路可循。

但在查閱官網資料和百度百科之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這位來自河南的創業者,故事并無太多特別之處——

1997年,在河南財經學院(現在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勤工儉學的張紅超,為了貼補家用,盤下了一家并不大的“寒流刨冰”冷飲店,專門做刨冰等各式冷飲。在“蜜雪冰城”正式誕生之前,張紅超還賣過蘋果與冰糖葫蘆,甚至還有中西餐廳和家常菜館。

這就是2000年前,關于“蜜雪冰城”誕生的全部故事,看起來足夠簡單,足夠容易復制。哪怕到現在,“畢業就去開一家自己的奶茶店或者咖啡店”仍然是不少在校學生心目中靈活就業的終點。

不過,踏著無數家倒閉奶茶店的“尸體”,能夠像蜜雪冰城一樣堅持22年直到上市的,除了2015年成立、獲得諸多資本加持、現在還處于虧損的奈雪的茶,找不出來第二家。

有所不同的是,蜜雪冰城只在2021年1月接受過一筆20億人民幣,來自高瓴資本和美團龍珠的戰略融資。在大部分發展時間里,幾乎都是張紅超,張紅甫兄弟二人和一些個人股東,靠賺來的自有資金獨立支撐。這也意味著,蜜雪冰城的前二十年,基本依靠自有資金。在沒有任何外部投資人的情況下,只要踏錯一步,很難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因此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蜜雪冰城選擇而加盟為主,而非自營的發展路線。原因很簡單,如果目前兩萬多家都是蜜雪冰城總公司直營,拋開直線上升的管理成本,僅僅是應對各地因人流量波動帶來的營收季節性變化,近兩年的新開的蜜雪冰城都很難收回在開店時數十萬的一次性成本,更不用說持續盈利。

當然,這并不是說蜜雪冰城完全不做直營店——整個2021年,負責運作直營店的河南蜜雪虧了接近兩千萬元,今年一季度虧了接近一千萬元,直營店的虧損恐怖如斯。

不過,蜜雪冰城對此的解釋是,這是為了示范而開設的直營店,通常選擇人流量大的地標位置,所以高房租與人工,還有設備折舊的費用,僅僅靠幾塊錢一杯的蜜雪冰城顯然難以回本。

相比之下,選擇只收取加盟相關和材料費用,將實際經營風險轉嫁到加盟商頭上,自己只負責品牌費用、設備與原料供應。這樣的生意,顯然比自己直接開店性感得多。這樣的生意模式,很大程度也成為了蜜雪冰城選擇難度大、要求高的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底氣。

然而,相比只管收加盟費和材料費的蜜雪冰城總公司,直接開店的蜜雪冰城加盟商或許就沒這么“性感”了。

2.

/ 37萬的“天價”加盟費,貴嗎? /

在蜜雪冰城提交招股書后不久,有媒體測算過一家地級市蜜雪冰城加盟店的首年收支。從圖里可以看到,一家蜜雪冰城店鋪的第一年,在扣除固定的加盟費、培訓費、管理費、水電人工之后,再扣除過半的原材料支出,這家地級市加盟店當年就可實現超過20%的利潤。

不過,如果在看了這張圖后真的去加盟了蜜雪冰城的店鋪,只怕會虧到姥姥家。因為這里的單店收支并沒有包括在開店初就需要支付的十幾萬機器設備的費用,和十幾萬裝修所需的費用。光是這兩項,加起來就超過了30萬。

而不足一萬的加盟費,在首年收支里甚至沒有標出來比例,所以僅僅靠上面這張圖很難測算出這家奶茶店一年的真實盈利。

無獨有偶,一位叫敬漢卿的B站UP主在一個月前去蜜雪冰城打過工。他了解到的情況是,在四川最熱的那一周內,這家開在小學門口的蜜雪冰城店鋪可以凈賺8300元,照此估算,一年下來可以賺接近40萬元。

敬漢卿還提到,開店時一次性繳納的裝修和設備都只有三年的折舊期,三年之期一到,所有的店內裝修和設備都得進行一次更新。所以在每年40萬元的純利潤里,還必須扣除超過四分之一的裝修和設備折舊費用。所以一年下來這家店可以賺大概不到30萬元。

不過,敬漢卿沒提到的是,他去的蜜雪冰城門店,邊上就是一個曾經開滿補習班的商場,街對面就是一所小學。這家店在蜜雪冰城整體門店中的業績排位可想而知。

而且,蜜雪冰城總公司只負責收加盟費,如果你想接手地段好的店鋪,還需要向此前的加盟商額外支付數十萬的轉讓費用,你猜接手敬漢卿去的這一家店鋪,需要付多少轉讓費?

在這種加盟越多營收越多的邏輯鏈條下,蜜雪冰城總公司自然不會刻意為了保證一家店的業績而劃定加盟保護范圍,所以在一些門店較多的區域,甚至會出現一條街上好幾家蜜雪冰城的奇景。

顯而易見的是,在客流量固定的前提下,同品牌門店數量越多,也就意味著單店可獲得的利潤就越少,甚至虧損。所以,如果在一條街的街頭、街中、街尾各開一家蜜雪冰城,在人流量正常的情況下,同樣接近40萬的固定支出,在自然的商業競爭中,落敗者顯然會出現虧損。

但在蜜雪冰城總公司的賬目上,只會記下賣給這位商家的裝修費、設備費、原料費,全部是賺的,根本沒有在虧。而且這些費用,只是蜜雪冰城營收的冰山一角。

3.

/ 蜜雪冰城,到底在賺誰的錢? /

必須要承認,相比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能夠申請在A股主板上市,必然是有兩把刷子的。因為相比創業板或者港股,A股主板不僅要求企業連續三年盈利,而且在營收和現金流規模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主板不是創業板或者科創板那樣實行注冊制,而是有嚴格準入制度,動輒上市流程幾年的核準制。

而在提交IPO之后,蜜雪冰城不僅需要面對監管層的多次問詢,還需要在這段時間內保證自己的業績穩定。如果出現一點點差錯,那么等待蜜雪冰城的必然是功虧一簣。

正因如此,從蜜雪冰城去年的營收結構中可以看到,公司接近90%的營收都是來源于食材和包裝材料的銷售收入。這部分營收,來源于超過兩萬家蜜雪冰城加盟商的采購,針對這部分人,蜜雪冰城的規矩是先款后貨,商家先打款,蜜雪冰城再發貨。

換句話說,只要有足夠數量的加盟商存在,這部分收入就是確定的。

所以,在2021年的財報中,蜜雪冰城實現了超過18%的凈利潤率,而在同期的A股餐飲酒旅公司中,只有君亭酒店(11%)、萬達酒店(11%)能跟蜜雪冰城相提并論。

可以肯定的是,在保證下游加盟商需求的情況下,蜜雪冰城只需要將自己的供應鏈成本壓縮至極致,便可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潤率。

至于如何壓縮供應鏈成本,蜜雪冰城的答案是自產。早在2007年開出第一家蜜雪冰城冰淇淋店的時候,創始人張紅超就在鄭州一個叫“杲村” 的小村莊租了套民宅,做原料加工。5年后,蜜雪冰城擁有了自己的冰淇淋生產線。

當然,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控制食材和原料的成本,但另一方面,則是面對加盟商時,蜜雪冰城可以自主定價以控制利潤率。

但是,他們能控制的,也只是賣到加盟商手上的價格,至于更為源頭的收購價,他們也控制不了。

有加盟商說,蜜雪冰城的物料成本從2020年就開始大漲價,但是飲品定價仍然不準跟漲,總部雖然4月份也有過降價活動,但多數只是針對器械類,原材料占比并不高。算下來,總部還是賺的。

除此之外,有不少的門店商家在社交平臺抱怨說,蜜雪冰城裝修的物料,無論大小都得從蜜雪冰城的總公司進貨,而這些物料的價格一般要比義烏價來得高,不過這些商家也不敢私自找義烏的供應商,因為一旦發現,等待他們的就是罰款解約,和前期投入的血本無歸。

當然,聽了蜜雪冰城區域經理一年回本的話,開了三年沒回本,白白幫蜜雪冰城消化原料的加盟商也大有人在。

所以,雖然從總體數量上看,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量還在增加,但是2020年新開的蜜雪冰城門店接近六千家,去年跌到了四千家,從去年10月到今年一季度的半年,變成了兩千家。門店數量的增速已經開始減少。

不過,這都不是負責賣食材和包裝設備的蜜雪冰城總公司需要操心的事。他們只需要越來越多的加盟商提供幾年一次的現金流,保證他們“自產”的食材能賣到加盟商手里,這筆交易就算完了。

至于一條街到底能開幾家蜜雪冰城,鄉鎮上需不需要那么多蜜雪冰城,這都不是坐在鄭州收錢的蜜雪冰城總公司的事。

在最新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蜜雪冰城的凈利潤占比跌到了不足4%,雖然是傳統的淡季,但出現較大下滑通常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來自加盟商的需求不足。

但是蜜雪冰城請來的專家說,如果按中國五級城市平均居民百萬人測算,1.5 億人口就是覆蓋150個城市。按全國687個城市計算,最多還能再開2.3萬家店,相當于再造一個蜜雪冰城。他們40億的募投項目,也基本是為這些還沒開出的幾萬個加盟門店服務的。

不過,上一個按人口定需求的房地產行業,現在是啥樣了?

參考資料:

晚點:《難而極致的茶飲生意,關于蜜雪冰城 IPO 的 13 個圖》

敬漢卿:《開一家蜜雪冰城真的賺錢嗎?我去呆上一周給您解惑!》

關鍵詞: 37萬入伙費收割加盟商 主板IPO的蜜雪冰城逐漸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