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冰雪熱”帶動滑雪服市場 冬奧會拉動中國冰雪產業發展

2022-09-28 10:36:47來源:前瞻網  

1、冬奧會拉動中國冰雪產業發展

——北京冬奧會引發“冰雪投資熱”

在2022北京冬奧戰略背景下,包括滑雪服產品在內的滑雪裝備獲得了來自政策、市場、資本等多方的支持與促進。2022年春節期間,天貓滑雪類裝備銷量同比增長超180%。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資本切入冰雪產業新賽道的契機,根據企查查披露數據,近兩年來滑雪產業投融資市場活躍,投融資規模龐大,均達到千萬級甚至億元級別。

2)“冰雪熱”帶動滑雪服市場

中國冰雪經濟大熱也令滑雪服企業嗅到商機,而在2015年前,國內僅有伯頓、菲尼克斯、Salomon三家國際滑雪品牌。然而2021年12月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有三家國際品牌首店落地中國。BOGNER博格納的首家中國直營店在北京王府中環商場開業,HEAD SPORTSWEAR海德大中華區首家運動服飾店也落地北京。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已集齊了包括Burton、Descente、Salomon在內的14大國際專業滑雪服品牌。不少奢侈品也在積極拓展滑雪領域,Fendi在2021年冬季推出新一季滑雪服系列,使用可持續環保面料。Chloe?也與法國滑雪品牌Fusalp聯名推出膠囊系列。

2、子彈還需再飛一會 中國滑雪服市場仍需沉淀

——“冰雪熱”會變冷? 奧運賽事經濟推力不具備長期性

盡管冬奧會有效助力中國冰雪經濟,但縱觀歷史數據可知,奧運賽事的經濟推力并不具備長期性,市場若要長足發展仍需一段時間的沉淀。

舉辦奧運會,意味著增加當地基礎設施的投資、奧運場館及附加設施的投資、旅游服務的消費、各種體育產品與勞務的消費等等,而反觀這類投資,也能產生“擴大舉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的影響。但奧運賽事經濟并不具備長期推動作用。往屆奧運會主辦國的GDP走向數據顯示,多國“奧運后8年”的GDP增長速率出現下降趨勢,尤其是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后,希臘GDP還出現了負增長。這也被稱為后奧運經濟的“低谷效應”。

2)回頭客少 中國滑雪消費者黏性低

此外,“冰雪熱”未來不確定的根源在于現階段中國滑雪群眾基礎尚不穩固,用戶黏性低,主要滑雪的人群還是以旅游體驗為主。根據《2020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國內滑雪場中旅游體驗型的滑雪場占比75%,其中90%為一次性體驗客戶。

而滑雪服的銷量與滑雪者的滑雪次數呈正相關。根據品牌數讀所問卷數據,超過50%的人在第一次滑雪時,選擇自備羽絨服或者雪場租賃滑雪服,只有在準備長期滑雪之后才會購入滑雪服。

3、儉奢由人中國滑雪服市場定位多端化

面對未來市場不確定性與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海內外滑雪服品牌通過多端定位,打造自身標簽,吸引目標客群。

1)圈地+合作 高端滑雪服品牌“運奢”定位

在高端滑雪服領域,海外品牌都具有多年積淀,在中國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除了滑雪本身帶來的增長,高端滑雪品牌看到的更多是高端運動服飾和奢侈品功能結合成為“運奢”的可能性。基于其自身定位和價位區間,獲取“新中產”的青睞是品牌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故現階段高端品牌開店集中在滑雪主力人群所在的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

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是國際品牌克服“水土不服”的主要方式。在目前進入國內的14個國際品牌中,有12家品牌都已與中國企業和投資機構建立合作,借此,這些品牌便利地獲得了包括電商、直營零售和市場營銷等領域的資源。例如BOGNER在正式進入中國時,就同步官宣與波司登建立合資公司。可以預見,借助波司登的已有市場和網絡,將快速打開國內市場。

關鍵詞: 冬奧會拉動中國冰雪產業發展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 中國冰雪產業 冰雪產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