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15:38:20
來源:騰訊網
近日,三大運營商相繼發布了半年報,其中,5G套餐用戶數逼近10億成為一個亮點。此外,目前運營商的主營電信業務收入中有超過40%的收入來源為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而語音業務等傳統的業務收入卻在持續下滑。回顧過去3G、4G時代,可以看到數據業務的高速增長,其中用戶上網速度不斷提高,從3G時代的7.2Mbps,到如今下載速度最高峰值3011Mbps,快了數百倍;每戶月均流量也從100M多,漲至如今的最高20G多。此外,這些年來,用戶的資費實際上是在下降的,3G時代初用戶ARPU值超過100元,如今只有40、50元。
三大運營商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3336億元,占主營業務比重超40%
根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披露的2022年中報來看,三大運營商5G套餐用戶數合計達9.28億戶,其中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數最多,達到5.11億戶,中國電信為2.32億戶,中國聯通為1.85億戶。
(資料圖)
各家5G套餐凈增量非常明顯,中國移動凈增1.24億戶,中國聯通凈增2999萬戶,中國電信凈增也在1000萬戶以上。截至6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7億戶,比上年末凈增2552萬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4.55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0055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27.3%,占比較上年末提高5.7個百分點。
在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今天,運營商的數據流量業務占比已經是大頭了。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上半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3336億元,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0.3個百分點,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為40.9%。
與此同時,語音業務卻在持續下滑。上半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語音和移動語音業務收入104億元和58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8%和4.4%,在電信業務收入中總占比8.4%,占比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
這背后與5G建設加快推進有關。截至6月末,我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1035萬個,比上年末凈增38.7萬個。其中,5G基站總數達185.4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17.9%,占比較上年末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1—6月份新建5G基站42.9萬個。
具體來看,中國移動累計開通5G基站達百萬站,新增開通5G基站超25萬站 其中:700MHz基站30萬站,VoNR率先實現商用;5G to B核心網能力全面提升;年底計劃開通5G基站超過120萬個。中國聯通則繼續與中國電信緊密合作,新開通5G基站18萬站,雙方累計開通5G基站87萬站,室分覆蓋能力顯著增強,新開通5G室分基站9萬站,雙方累計開通5G室分基站20萬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網絡。
每人每月用掉15G移動流量,人均“套餐”價格卻沒漲
不過,在5G套餐收入方面,各大運營商的收入提升并不明顯。中國移動上半年個人市場穩中有升,收入達到2561億元,同比增長0.2%;移動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為人民幣52.3元,去年同期為52.2元,同比增長0.2%。中國聯通上半年實現移動主營業務收入849億元,同比提升3.4%,5G套餐滲透率達到58%;移動用戶ARPU為人民幣44.4元,與去年同期保持相同。中國電信5G套餐滲透率達到60.3%。移動用戶ARPU達到人民幣46.0元,去年同期為45.7元,僅增長0.3元。
為何用戶ARPU值幾乎沒有增長?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簡勤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一些中低端的水平的ARPU值客戶向5G遷轉,但是客戶在辦理5G套餐前后,ARPU值是提升的。下一步,中國移動將進一步提升5G網絡的覆蓋、進一步豐富5G的應用、進一步釋放客戶的流量,讓客戶敢用、能用、好用,從而實現5G ARPU值遷轉前后的提升。
根據數據測算,每個用戶每個月,要用掉將近15G的移動端流量。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1241億GB,同比增長20.2%。截至6月末,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4.5億戶,比上年末凈增3065萬戶。6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14.89GB/戶·月,同比增長10.1%,比上年底高出0.17GB/戶·月。
從地區來看,西藏、青海、云南和新疆4省6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超過20GB/戶·月。反而是黑龍江、上海、遼寧、河北等地的DOU值較低,只有10GB/戶·月左右。省份間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14.3GB/戶·月。
3G初期ARPU超百元,后期每戶月均流量僅168M
實際上,過去的10年,是從3G、到4G再到5G高速發展的時間段,這10年間,網民規模增長了83%,現在我國有10.32億網民,居全球之首。
我國的電信業務收入總數增長不大,從1.08萬億元,到1.47萬億元,但是其中收入結構的占比在顯著變化,固話占比降低、數據業務收入提高。此外,對于用戶來說,數據資費也在同步下降,5G套餐并沒有比3G、4G貴太多。
目前,移動互聯網發展已經成為主流,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用戶手機上網比例達到99.7%,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130多倍,移動APP數量達232萬款,全球十大移動手機廠商中有8家中國企業。
實際上,從3G時代開始,數據就逐漸成為各大運營商的新增長點。2013年,中國電信的3G手機用戶的每戶月均流量超過168M,同比增長51%,3G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近兩倍,手機上網收入達到98億元,增幅近一倍,移動服務收入達到546億元,同比增長28.3%,收入占比達到35%。中國移動數據業務收入9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5%,占主營業務通信服務收入的33.5%,占比比去年同期增長5%。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數據業務是無線上網業務,流量同比增長129%、收入同比增長62.2%,達到474億元。其次是應用和信息服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達到270億元。中國聯通的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31%,3G業務服務收入為409.1億元,同比增長52.1%,所占移動業務服務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5%上升至56.2%。
從2009年“3G元年”開始,運營商在3G網絡的建設上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截止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術處處長葉林表示,三大運營商3G累計投資已經達到2890億元。其中,中國移動投資超過1450億元,中國電信投資達798億元,中國聯通投資達673億元。不過,3G時代很快過去,僅僅4年后就迎來了4G時代。
但是,3G時代,用戶的套餐資費實際上是比現在更貴的。就拿2012年的財報來看,中國聯通的3G用戶ARPU值為89元左右,中國電信3G用戶ARPU值是73元左右,中移動平均用戶ARPU為67元。而在3G套餐剛發布時,這一數字甚至超過100元。而在5G時代,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用戶ARPU值只有40、50元。
2年前4G仍是主流,3G過渡時間快
2013年被稱為4G元年,這一年年底,三大運營商拿到了4G牌照。這距離上一代3G技術的投入和使用,實際上才過去了4年。但是中國并沒有在3G時代做過多的停留,因為一些專家認為,3G技術只是過渡方案,相對于2G它的優勢只有數據傳輸速度,3G的使命是為4G技術做鋪墊。
4G的爆發是從2017年開始的,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6 月,4G 基站快速部署,累計達到 299 萬個,占移動基站的比重達 50.5%,實現城區、縣城深度覆蓋,鄉鎮和重點行政村、高鐵、地鐵、景區等重點場所基本覆蓋。當年,在移動通信業務中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548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從上年的38.1%提高到43.5%,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152.1%。而到了2018年,4G用戶就已經接近10億了。
我國也是4G發展較早的國家。截止20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 4G 用戶占比超六成,遠高于全球 27%的平均水平。2G 和 3G 用戶加速向 4G 用戶遷移,占比分別下滑至 24%和 10.9%;4G 用戶累計達 7.7 億戶,占移動用戶的比重達 65.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 37 個百分點。
就在2年前,4G用戶仍是國內三大運營商用戶的主流。2020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億戶,其中4G用戶數為12.93億戶,同比增長2.3%,在移動電話用戶總數中占比為80.8%。在2019年,各家比拼的也是4G用戶的凈增數。
上網速度高速提升數百倍,如今最快超3000Mbps
從速度上來看,在5G時代,8月26日,北京移動最新公布的消息顯示,已完成基于700M頻段和2.6G頻段的上下行5G三載波靈活聚合技術手機到手機(即用戶端到用戶端)的驗證測試,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測試結果顯示,單用戶峰值下載速率可達3011Mbps,較單載波提升77%;上行則可在2.6G頻段內的雙載波聚合、以及2.6G頻段和700M頻段的三載波聚合之間實現靈活切換,峰值速率達385Mbps,較單載波提升50%。說明該技術可行,具備商用條件。
2020年底,4G的峰值速率最高可達到150Mbps,比如下載100MB視頻,在4G網絡環境下,最快只要5.3秒就可以下載完。可以看出,5G的速度相比4G時代的峰值速率提高了20倍左右。
而此前4G網絡剛推出時,理論上的上行速率為50 Mbps,下行理論速率為100 Mbps,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基本能感受到一半左右的速度。
再往前推,3G時代的速度則要更慢。2009年,聯通3G在實驗中測試的速度顯示,采用國際上流行的WCDMA終端技術,最高速率可達下行7.2Mbps,上行5.76Mbps,理論值為2G時代的47倍。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