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0 19:48:35
來源:騰訊網
文/白楊
(資料圖片)
自2018年“930”組織架構調整后,ToB業務在騰訊集團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經過近四年的耕耘,如今,To B業務也已成為騰訊不可或缺的一大增長引擎。
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2022年第二季度,騰訊來自ToB業務的收入為422億元,連續五個季度占總營收的比重超過30%。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目前正主動優化ToB業務的收入結構,包括更重視業務健康度以及在自研產品上發力,這在短期內或許會對騰訊ToB業務帶來一定影響,但長遠來看,這才是一條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在二季度財報中,騰訊也表示,騰訊云及其他企業服務聚焦高質量的收入增長,優先專注自研產品同時減少虧損項目。
與此同時,騰訊還罕見的單獨披露了某個產品的營收情況。財報稱,“PaaS方面,TDSQL數據庫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占2022年第二季云服務收入超過5%”。
TDSQL,是騰訊自主研發的國產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旗下涵蓋金融級分布式、云原生、分析型等多引擎融合的完整數據庫產品體系。
在整個云服務處于階段性調整期時,數據庫產品的亮眼表現,無疑為騰訊繼續發力自研產品注入強心劑。
國產化背后的漫長沉淀
事實上,數據庫的標桿作用,并不只體現在這次財報中。
據了解,去年11月,數據庫產品在騰訊內部獲得了業務突破獎,這是由騰訊總辦評選出來的業務獎項,也是是騰訊內部的最高榮譽。再往前,數據庫產品則在2008、2014、2020等多年獲得過騰訊內部的技術突破獎。
從技術突破到業務突破,見證了騰訊云數據庫從支撐內部業務到服務數千家企業客戶漫長的進化之路。
數據庫技術發端于上世紀五十年代,近幾十年,數據庫市場幾乎被Oracle、DB2等國外廠商所壟斷。
而騰訊自研數據庫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在此之前,騰訊主要是使用開源數據庫,以及基于開源做定制方案。
2007年,騰訊增值業務發展迅猛,由于涉及到計費支付等資金業務,騰訊對數據庫產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推動了自研數據庫TDSQL的正式上線。
隨后在2009年開啟的全民社交時代,把用戶流量帶入高并發時代,每秒億級并發的場景比比皆是。這個階段,騰訊云數據庫對高性能吞吐、分布式水平擴展、分布式KV存儲等進行了研發布局,幫助騰訊社交業務擺脫了對服務器數量的依賴。
2012年前后,云計算開始興起,騰訊云數據庫也需要托管公司內部以及開放平臺上所有的虛擬點券類賬戶。這實際上是一個“數據庫上云”的過程,對騰訊云數據庫團隊而言,也是一次從無到有的攻堅過程。
正是得益于這次“蛻變”,騰訊云數據庫從傳統模式轉向了以云為基礎,通過服務化的形式提供數據庫產品服務。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騰訊云數據庫經歷了公有云上海量真實用戶場景的打磨。與此同時,為了支撐更多業務場景,騰訊云數據庫也開始進行內核級的深度自研優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標準化的分布式數據庫產品,這也為騰訊云數據庫后面服務企業客戶埋下了重要伏筆。
如今,云數據庫替換傳統數據庫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而較早的自研布局,也給了騰訊云等國產數據庫廠商彎道超車的機會。
目前,騰訊云對TDSQL數據庫擁有全部的知識產權,并通過了國內多個權威機構檢測,因此,TDSQL是一個完全國產化的數據庫產品。更重要的是,過去十余年,TDSQL數據庫的性能已得到騰訊內部海量業務的驗證,所以,當騰訊集團發力ToB業務,把自研數據庫推向更多行業時,TDSQL并非一張白紙,而是一款經過千錘百煉的成熟產品。
步步深入金融行業核心
2014年,微眾銀行成為騰訊云數據庫產品服務的首個外部金融客戶。當時,騰訊幫助微眾銀行打造了去IOE的IT架構,使其成為國內首家核心系統不是使用Oracle等集中式商業數據庫的銀行。
這是騰訊云數據庫第一次作為交付型產品,真正使用到銀行的核心系統中,同時,這也成為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近年來,自主可控已經成為金融領域最重要、最緊迫的推進戰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主管部門密集出臺文件,指導金融行業在核心領域應用自主可控技術。
而微眾銀行數年前的實踐,其實早已拉開金融行業核心系統國產化的序幕。只不過,金融行業因其行業特殊性,對數據庫的依賴和要求都非常高,因此也被稱作是數據庫領域的“珠峰”,所以,能否支撐金融行業核心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也是檢驗國產數據庫的試金石,而其難度,不亞于攀登一次珠峰。
最初,國產數據庫在未取得金融行業信任時,只能從行業周邊系統切入,通過一些邊角項目去證明自身能力。但隨后,通過拿下一個又一個標桿項目,騰訊云數據庫的客戶也從區域性銀行拓展至股份制銀行,后來也包括了國有銀行,與此同時,騰訊云數據庫所做的項目也越來越接近金融行業的核心系統。
目前,騰訊云TDSQL服務的金融核心系統客戶超過20家,其中包括兩家國有大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張家港銀行、昆山農商行等。此外,在TOP10銀行中,騰訊云數據庫已服務其中6家。
去年8月,基于騰訊云TDSQL打造的昆山農商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成功投產上線。在性能方面,新系統的高頻帳戶類交易平均響應時間在300毫秒之內,查詢類交易平均交易響應時間在100毫秒之內,96秒能完成10萬筆社保代發,性能遠超原核心系統,在全國同類型銀行中處于領先地位。
去年12月,騰訊云TDSQL在東吳證券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統中成功落地,這也是國內首個券商核心系統采用國產分布式數據庫并成功投產的案例。而今年3月,騰訊云TDSQL又在國信證券業務系統中落地,國信證券新系統使用了“TDSQL+中標麒麟系統+海光服務器”,真正實現了證券系統全棧國產化。
邁入規模化復制階段
如果說過去幾年,國產數據庫還處于立標桿、自證能力的階段,那接下來,國產數據庫則將進入規模化復制階段。
而在這一階段,國產數據庫廠商的工作重心也將做出調整,一方面,數據庫產品的技術性能仍需要不斷突破、提高,另一方面,則需要開始立標準,包括把服務、能力都標準化,從而縮短交付周期以及提升服務能力。
除此之外,生態的構建也十分重要。因為規模化意味著更龐大的客戶數量,僅靠某廠商一己之力,很難應對所有客戶,這時也需要借助生態的力量去服務更多以及更好的服務企業客戶。
比如在去年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云數據庫便發布了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升級版。該版本支持無限擴展、在線變更,可以解決對于敏態業務發展過程中業務形態、業務量的不可預知性,適配金融敏態業務。
同時,云數據庫目前正經歷的新一代技術變革升級,也將加速國產數據庫的批量復制。據悉,過去十年,數據庫產品經歷了傳統數據庫到云數據庫的變遷,而現在,云數據庫正向云原生數據庫演進。
相對而言,云原生數據庫具有高性能和高兼容度的優勢,以及敏捷、靈活的部署能力,可以實現讓企業像使用水、電、煤一樣使用云數據庫。
今年6月發布的騰訊云TDSQL-C新版本,在云原生架構、基礎硬件能力、自研內核等方面進行了升級。性能測試結果顯示,在全緩存場景、大數據集等場景中,新版TDSQL-C對比傳統云數據庫有近200%的性能提升。
除了云原生,超融合也是云數據庫的一大發展趨勢。借助超融合技術體系,可解決多引擎共存下對云數據庫的開發與應用選擇帶來的挑戰。
比如,騰訊云TDSQL通過AI智能調度以及Serverless等方案,便能徹底實現多引擎的統一標準化服務,從而讓客戶能夠快速實現研發及服務的全鏈路打通,而無需關心技術細節。
發力自研產品,絕非喊個口號那么簡單。很多自研產品的研發周期十分漫長,這也非常考驗一個公司對產品的投入度以及耐久性。
而騰訊云在數據庫產品上的實踐,證明了自研的價值,也證明了長期主義的價值。未來,這一安全自主可控的數據庫產品,也將為騰訊帶來可觀的商業價值回報。
關鍵詞: 騰訊財報釋放信號 這個國產化賽道在起飛 分布式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