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20:55:36
來源:騰訊網
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更新一批“預摘牌名單”,阿里巴巴、蘑菇街、獵豹移動、波奇寵物等4家中概股企業被加入名單,阿里巴巴股價在紐交所突然大跌11%。阿里巴巴發布公告回應,將繼續留意市場動態,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并努力保持同時在紐交所和香港聯交所的兩地上市地位。
截至7月底,美國證監會根據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已將159家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名單中。《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外國公司問責法》2021年生效后,美國可以禁止那些審計公司連續三年不接受美國審計監督機構檢查的公司的證券交易。截至當日收盤,4家公司股價表現不一。阿里巴巴股價大跌超過11%,本月累計跌幅超過20%。蘑菇街收盤上漲3.45%,獵豹移動上漲0.54%,波奇寵物下跌8.4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可能會被強制退市 阿里已經開始在做“最壞的打算”
上周五,阿里巴巴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面臨退市的風險。
一則突發消息,再度令阿里巴巴股價重挫。這直接導致其股價單日暴跌超11%,已經距離2020年末的市值高點縮水超70%。
根據美國2020年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如果在美上市外國公司連續三年無法讓美國監管機構檢查審計底稿,可能會被強制退市。其實,阿里已經開始在做“最壞的打算”。
就在幾天前,阿里發布了2022財年年報,并披露宣布申請在香港把上市地位從第二上市改為主要上市,以實現“雙重主要上市”,預期將于2022年年底前生效。
當時,外界就預計該公司很可能會被SEC列入“預摘牌”名單。
相關主要上市流程完成后,阿里將實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的雙重主要上市。一旦阿里在港雙重上市企業有機會納入港股通,有望獲得更高的流動性,提高公司的融資能力。
當時一些分析認為,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巴巴一定會在美國退市,可能只是為了減輕這種潛在風險。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的一系列動作,也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話題。
首先是,螞蟻高管集體“撤離”阿里巴巴。7月26日,阿里巴巴在2022財年的財報中披露了最新的合伙人名單,螞蟻集團的一眾高管均在名單中“消失”。
阿里在財報中給出的解釋是,合伙人應由阿里集團人士擔任,從2022年5月31日起,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方人士不再擔任合伙人。
更明確的一則信號是,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的數據共享協議于2022年7月正式終止。
這意味著,阿里與螞蟻終止數據共享,大概率是在滿足監管層的要求,將幫助螞蟻集團滿足數據治理的合規性。
除阿里外,周五被列入名單的其他公司包括蘑菇街、波奇寵物、獵豹移動公司等。
據統計,SEC已先后將包括百度、京東、嗶哩嗶哩、拼多多在內的159家中概股企業列入“預摘牌名單”。其中153家因無法在限期內證明不具備摘牌條件已被轉入確定名單。
此前,京東、百度等多家企業均對此發表公告,表示將積極遵守所在市場適用的法律法規,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持在兩地證券市場的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努力保持同時在紐交所和香港聯交所的兩地上市地位
在今日的公告中,阿里巴巴表示,繼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提交了其20-F表格年度報告之后,公司于2022年7月29日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證交會”)依《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認定為“委員會認定的發行人”。
證交會的認定意味著,證交會認為,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無法完全檢查或調查阿里巴巴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財年使用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底稿。
根據上述認定,今年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個“未檢查”年度。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如果PCAOB連續三個“未檢查”年度無法對負責審計美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完全檢查或調查,該公司的證券將被證交會禁止在美國任何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或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的美國存托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阿里巴巴近期宣布其擬透過向香港聯交所尋求主要上市而成為一家雙重主要上市發行人。
阿里巴巴稱, 將繼續留意市場動態,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并努力保持同時在紐交所和香港聯交所的兩地上市地位。
中概股各找出路 回流香港成首選
根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目前已有27只中概股以不同形式回歸港股,其中,5只為私有化退市后上市,包括中國飛鶴、藥明康德、易居中國、三生制藥和樂逗游戲;6只為雙重上市,16只為二次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1日,貝殼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
近期,嗶哩嗶哩發布公告宣布向港交所申請將其香港第二上市地位轉換為主要上市,該申請已收到港交所發出的確認。
據Wind不完全統計,其中名創優品、涂鴉智能、知乎、金融壹賬通等均選擇雙重主要上市。
中金公司預計,未來越來越多的海外發行人將選擇以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此舉客觀上能有效規避跨境監管風險,更好應對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從而更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最優商業選擇。
也有市場分析認為,通過雙重主要上市,中概股退市的風險進一步獲得緩沖,對于主業和主要市場交易都落地中國的公司來說,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對于中概股再上市地的選擇,華興證表示券(香港)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港交所是中概股的首選。相比A股市場,出于境外融資需要、投資者基礎、行業受監管情況、紅籌與VIE結構上市便利度、港股市場持續創新和改革等各方面考慮,預計擬上市企業和考慮回歸的中概股現階段仍將優先選擇赴港上市。對符合港股上市資格的中概股來說,未來兩年將會是回歸的高峰期。